![]() |
耳鳴是指聽到外界不存在的聲音,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說明,耳鳴以發作時間來分期,僅夜深人靜時,偶爾可聽到聲音者,是第一期,也就是初期病患,如果是整個夜晚都聽得到耳鳴聲,但白天沒有發作,被列入第二期;如果病患夜晚白天都有耳鳴現象,屬於嚴重程度,可能是第三期或第四期,須立即就醫治療。
基本上,發生耳鳴的主要原因,是內耳神經受損或內耳神經老化所引起,至於工作太累、用腦過度、神經太過緊張或壓力過大,也會發生耳鳴病徵。一般來說,醫生會開立抑制血管收縮藥劑或促進神經活絡的營養成分,來協助病患改善症狀,若是部分嚴重的案例,建議須要連續投藥六個月以上才能看到成效。
耳鳴好發在中、老年人,主要是因為年紀大,促使血管雜質沉澱而引起血管阻塞,導致內耳神經壞死之故。針對女大生所描述的病情,應屬於壓力、焦慮所引發的耳鳴現象,舉凡工作勞累、過度驚嚇或生氣、憂煩躁鬱等有形或無形的壓力,會使身體產生腎上腺皮質素或腎上腺分泌增加,兩種腺素混合後,可能造成微血管的阻塞,血液循環不順,內耳因局部貧血而導致組織壞死、細胞損傷,造成內耳神經萎縮,所以年紀雖輕仍引起耳鳴、眩暈或重聽的病症。
耳鳴的治療原則,以三大類藥物為主:一是促進內耳血管暢通,就是所謂的打通血路;其二是促進神經細胞活化或再生:其三為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的藥劑。如此一來,才能使耳鳴症狀逐漸減輕並改善。然而,誘發耳鳴的病因,往往是多年累積所產生的症狀,所以患者必須耐心且長期服藥,才能有成效出現。一般來說,約三至六月的服藥期,病情較嚴重者,則需一年半載才可顯現效果。由於現代醫藥科學發達,多種抗氧化劑或神經維他命等新型藥劑,可協助病患達到治療的目的。
除了按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之外,李宏信表示,耳鳴早期治療,治癒率就愈高,病患還需要自我紓解壓力,降低內耳神經損傷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平常心來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壓力。新鮮人求職有壓力,許多在職者為了保住飯碗,往往工作過量或睡眠休息不足,也會發生耳鳴,懂得調適並平衡身心的重擔,才能獲得生理及心理上的雙重建康。
現代人要預防耳鳴,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可從下列幾個方向著手,一是遠離有噪音的環境,二是飲食均衡,不要攝取口味過重或太鹹的食物,三是生活規律,定時且適時釋放身心壓力。由於耳鳴治療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服藥,因此病患需要有耐心,切忌自行停藥,以免再次復發時,病情恐怕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