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眩暈患者防氣溫驟降 別給自己太多壓力

651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耳鳴、眩暈患者防氣溫驟降 別給自己太多壓力 
  氣溫驟降,早晚溫差過大,耳鼻喉科醫師發現,最近耳鳴眩暈的患者明顯增多,大部分眩暈患者到診間時,症狀都非常嚴重,稍微一動,就會覺得天旋地轉,噁心、想吐。提醒有這方面困擾的民眾,應該提早就醫。

  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指出,部分眩暈患者在接受內耳血管檢查時,發現是內耳中風。病人容易覺得頭暈,併發耳鳴,嚴重時還會突然耳聾。

  「耳鳴、眩暈有如兄弟,緊密結合在一起!」李宏信表示,長期耳鳴的人比較容易出現眩暈,如果有過一次眩暈的痛苦經驗,就可能隨時會發作。

  到底眩暈有多痛苦呢?李宏信指出,眩暈症狀及誘發原因相當多,明明沒有地震,卻覺得整個世界嚴重搖晃,有些人則是嚴重到心悸、想吐,臉色蒼白、四肢無力,連站都成問題,無法工作。

  造成耳鳴、眩暈的主要原因就是內耳淋巴水腫(俗稱梅尼爾氏症),好發於中、老年人。由於內耳淋巴液過度分泌,導致無法即時排出體外,造成了諸多壓力,進而壓迫並傷害管內的聽神經細胞。

  李宏信強調,內耳是由管狀的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組成,內含有淋巴液且互為相通。一旦淋巴液分泌太多,只要頭部稍微轉動或晃動,管內淋巴液與管壁神經就會發生衝撞、激盪,導致暈眩。

  截至目前為止,內耳淋巴水腫的病因仍不明。醫界普遍認為,這與過勞、緊張、焦慮、失眠等自律神經失調有關。長期處於負面狀態中,容易導致微細血管循環不好,以致內耳神經萎縮。

  在治療耳鳴與眩暈方面,李宏信指出,這類患者需長期服用神經營養、血管擴張以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等藥物。另外,搭配防治細胞老化、內耳神經活化及神經細胞再生的藥物。不過,眩暈患者症狀較為嚴重,還必須額外服用止暈藥物。

  經驗豐富的醫師能夠參酌病患的情況,使用上述多種藥物,以改善內耳血液循環。除了藥物之外,研究顯示,活性維生素B群也能防止神經細胞退化,民眾也可適量服用。

  患者在治療眩暈症狀時,通常在服藥後症狀即消失,因此,常讓患者誤以為已痊癒,其實不然。李宏信指出,因內耳長期血管病變所引起的耳鳴、眩暈症,為一種慢性病變,患者需遵從醫師指示,耐心服藥一段時間,不能擅自停藥,否則眩暈症狀有可能會發作的很頻繁。

  若已無法透過藥物控制,一般建議,在內耳前庭開刀引流,讓內耳淋巴減壓,引流積水,藉此恢復聽力並控制眩暈。不過,眩暈屬於慢性病變,術後還是有再發作的可能,李宏信強調,眩暈患者不要太過度勞累及焦慮,生活、睡眠都正常,才能預防舊疾復發。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則建議,眩暈病人應減少工作壓力,保持睡眠充足。發作時,千萬不要快速轉動頭顱,如果即時接受治療,服用藥物,幾天內即可治癒。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