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四十歲男性出現對焦困難與視力不穩定等困擾,求助於眼科醫師,醫師詢問家族病史便懷疑患者可能有糖尿病,果然經驗血糖赫然發現患者的血糖已經飆高至四百。還有的患者求診,經過點散瞳劑之後,眼底有出血現象,患者竟渾然不知,血糖檢驗也是有二百至三百高血糖,新竹馬偕醫院眼科醫師蔡裕祺表示,糖尿病患者一旦有眼底出血症狀,進行白內障手術前必須先處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手術效果要看糖尿病患者有否造成黃斑部或視神經病變。
有的糖尿病患者年僅四十至五十歲即患有白內障,水晶體形狀改變,使得早上度數與晚上度數明顯不同,度數一天之內有起起落落情況,這就是初期警訊,有的人會變成近視加重,視力變差,有的人則變成遠視,看近很痛苦。即使配戴眼鏡,一周之後同樣問題再浮現,無法有效改善視力,因此此時糖尿病患者才會找上眼科醫師求診。有的患者雖然有以上情況,但是還不能稱為有白內障,可是如果水晶體出現不透明,已經影響視力,就可以稱為患有白內障。
並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立即進行白內障手術,蔡裕祺醫師表示,第一關首先要評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是否控制在二百五十或三百以內,包括飯前飯後都一樣,如此白內障手術後的傷口癒合才會較快速;雖然糖尿病患者有輕微眼底出血症狀,但是只要黃斑部與視神經沒有引起病變,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依然可與正常人一樣好。
過去白內障手術治療,是在眼球上切一個大傷口,患者發炎情形嚴重,所以復原時間較久。目前白內障手術治療,已經可以透過新一代微創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簡稱MICS),以及可摺疊微切口的人工水晶體,將白內障手術切口已降至2毫米以下。微創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傷口小,在角膜附近劃一個微切口1.8mm至2.2mm,然後將1毫米以下的超音波探頭深入眼球內,利用探頭快速的震動頻率,將晶核乳化成碎片,然後吸除乾淨,不但安全性增加,傷口癒合更快,感染機會降低,手術結果較以往為佳。
再搭配可摺疊微切口的人工水晶體,由於新一代的水晶體具有非球面設計比較吻合於人類非球面設計(傳統水晶體不具非球面設計),視力可以變得清晰,因為屬於非球面設計,夜間光線不會模糊,無像差,可減少夜間的眩光問題,以及術後可防紫外線功能,提供穩定、安全、恢復更快的手術及良好視力品質。
糖尿病患者更需要使用微切口治療方式,因為是在角膜下刀,不易引起發炎反應,而且傷口癒合更快速,蔡裕祺醫師提醒,術後仍然要在二至三個月內密集追蹤觀察,並點類固醇避免發炎,每次回診檢查要量眼壓,並審視眼底糖尿病病變變化。糖尿病患者做白內障手術,比一般人要更謹慎小心,尤其要持續控制血糖,因為開完刀只是解決白內障問題,但是糖尿病視網膜問題仍須長期追蹤治療,如果不善加控制糖尿病病情,而造成視網膜病變惡化,日後仍然具有視力損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