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傷害導致白內障 微切口水晶體有保障

691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彰化秀傳醫院眼科總監/林浤裕醫師。 
  秋天到了,但是「秋老虎」仍然赤焰焰,長期曝曬在陽光下工作的人,要小心白內障提早發生!紫外線是眼睛殺手,長期曝露罹患白內障是一般人的三倍。眼科醫師表示,許多漁民、農夫或鹽田工人等職業,都是高危險群,門診發現不少年僅50多歲的農漁民,因為長期受到紫外線傷害,已經提早出現白內障問題。

  白內障發生的原因,除了老化、外傷或先天遺傳,長期曝曬在紫外線輻射下也是原因之一,若長期曝曬陽光,水晶體混濁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4到3.4倍。主要是因為紫外線中的UVA、UVB、UVC三個波段,會對眼睛造成慢性到急性的傷害。像是來自水面、沙池、雪地區域,會因反射紫外線,造成較強的紫外線,而電焊場所也會有人為紫外線的生成。如果不做任何防曬保護措施,罹患白內障的機率就會大增。

  罹患白內障的原因主要是水晶體老化而變硬變混濁,當混濁逐漸增加時,水晶體呈現黃白色,光線的透過受到影響,程度越深,阻擋光線越大,視力就越模糊,彰化秀傳醫院眼科總監林浤裕醫師表示,罹患初期會視力模糊、畏光,隨著時間累積,白內障逐漸成熟後,就會產生雙影、複視,導致視力減退,當影響到功能性視力時,如開車受到妨礙,就需要開刀治療。

  過去白內障手術治療,是在眼球上切一個大傷口,患者復原時間較久,林浤裕醫師表示,目前已經可以透過新一代微創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簡稱MICS),以及可摺疊四隻腳微切口的人工水晶體,已將白內障手術切口已降至2毫米以下。微創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傷口小,在角膜附近劃一個微切口1.8mm至2.2mm,然後將1毫米以下的超音波探頭深入眼球內,利用探頭快速的震動頻率,將晶核乳化成碎片,然後吸除乾淨,不但安全性增加,效率也大大提高,手術結果較以往更佳。

  再搭配可摺疊四隻腳微切口的人工水晶體,由於四隻腳能夠很穩定撐住眼球內的囊袋,維持長久的穩定性,較不會產生光暈,視力可以變得清晰,以及屬於非球面設計,即中間近圓球,但邊緣平滑,夜間光線不會模糊,無像差,可減少夜間的眩光問題,具有永久性,不需重置換,以及術後可防紫外線功能,提供病患穩定、安全、恢復更快的手術及良好視力品質。醫師會針對白內障患者先做角膜測量,依每個人角膜的球面像差,量身訂做選擇適合患者的非球面水晶體。

  由於紫外線對於眼睛的傷害是日積月累形成,尤其是高危險群必需從平日的保健做起,林浤裕醫師提醒,從事戶外活動時,應配戴合格太陽眼鏡,有效的阻隔自地面低角度反射的陽光,以及避免在強光烈日下長時間活動,才能確保眼睛不受傷害。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