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病變癌症無所遁形 新儀器成像快輻射量低

721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CT640切檢查畫面。 
  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是威脅國人健康的殺手,以97年而言,因心臟疾病死亡的人數高達近一萬六千人,且呈現增加的趨勢,而目前心臟疾病在診察上,是以心導管攝影為主流,但侵入性檢查卻使得病患望之卻步。非侵入性的檢測技術,事實上正日新月異。

  為提升心臟疾病患者的檢查意願,國內醫院已經引進低顯影劑與低輻射量、高解析度細緻影像的CT640切電腦斷層掃瞄儀器,可以檢測冠狀動脈細微病變,加上4D動態容積攝影,可呈現出心臟血流灌注狀況、血液流動及運作情況,幫助心臟科醫師同時做出結構性與功能性的診斷。具有低輻射、低顯影劑及一心拍就可成像等優點。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魏崢主任表示,CT640切的引進對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的診療最具有突破性的進展。多數心臟疾病患者以為接受過手術或藥物治療後即一勞永逸,但即使經治療,仍需時時留意,因為血管再狹窄的機率仍相當高,而沒有定期複檢,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猝死者時有所聞,CT640切的引進,可替代侵入性的心導管攝影,將使得病患定期複檢的意願大為提升,若具有三高疾病或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可考慮以CT640切作為定期健診的儀器。

  640切CT可接受的心跳的限制最高可達120次,除心血管患者外,CT640切對於腦部病變與全身腫瘤,也能診斷,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林澤安院長指出,此儀器可一次掃瞄全腦灌注影像,可支援腦中風、腦瘤、腦部血管細微病變,還可偵測出極小部位的癌症病灶,如肺或肺癌,達到及早治療的目的。

  影像醫學部陳名聖主任指出,美國統計發現,利用心導管進行診斷性檢查的患者,受檢時不僅採侵入性,還得住院一到兩日,產生諸多不便,但卻有二成至六成機率檢查結果屬正常,而且心導管檢查有高達0.1%的檢查致死風險,相較於一般常規性檢查的零死亡率(如X光、心電圖、CT)而言,心導管檢查對於患者來說仍是一大危險因子。

  CT640切因為成像速度快,患者所接受到的X光輻射量為5 mSv(毫西弗)以下,比傳統64排CT的輻射量少1/3至1/5,最高可降低達80%,同時,顯影劑用量也可以減少約30%的用量,降低患者對顯影劑過敏或引起腎臟病變的風險。此外,患者檢查時也不需長時間閉氣,可針對無法長時間暫停呼吸的民眾,如老人、孩童進行檢查。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