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LASIK手術之前,你的醫生說了嗎?

674
【文/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孫啟欽博士】

進行LASIK手術之前,你的醫生說了嗎? 
  自從1998年雷射屈光手術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施行在病患身上以來,全世界至今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口接受了這項手術,據估計台灣每年約有3萬多人接受了雷射屈光手術,免於因長期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帶來的不便。然而,儘管大多數的病患對術後的視力相當的滿意,但仍有一些病患對術後的副作用(例如乾眼症及夜間眩光等)感到相當的困擾,並衍生出許多不必要的糾紛。就在今年五月FDA發布了一項消息,明確的指出在進行LASIK(雷射層狀角膜成型術)之前醫師必須主動告知民眾可能的風險,再加上日前媒體對於少數特殊LASIK術後併發症的報導,使一般民眾對於這項行之有年的手術有了疑慮,到底雷射近視手術是否安全?我適合做這項手術嗎?手術前應該了解那些注意事項?你又應該主動要求醫師說明那些事項?身為一位雷射屈光手術醫師,筆者願意提出個人的看法並提醒一般大眾對於LASIK手術應有的正確認知與了解。

  成功的LASIK手術應該是雙方面的,包括手術過程本身的成功以及病患對手術結果的滿意,如果手術後並不能符合病患對視力的需求,那麼這就不是一個成功的雷射屈光手術。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構築在四個基本的面向上,這包括1.手術前正確認知並與醫師充分的溝通;2.詳細的術前檢查與評估決定是否適合手術;3.選擇有經驗且值得信賴的醫師進行手術;4.術後的保健照顧並定期回診,這幾項要素缺一不可。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和資訊傳播的迅速,筆者發現來門診諮詢的患者往往是"有備而來",舉凡手術的方式及種類,甚至是雷射機器設備的差異及附加功能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所以對於手術的細節在此不另為文贅述;但是當提到手術之後將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或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或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時,大多數人可就一知半解了,這部份正是筆者想進一步深入討論的重點。

  在進行術前的諮詢時,筆者常常覺得病患的"動機"尤其重要。對於患者而言,在接受手術前必須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不是很想去除厚重的眼鏡?為什麼要接受雷射屈光手術?」筆者發現許多患者常常只想到術後可以不必戴眼鏡,就以為所有原本伴隨近視而產生的問題從此可以一勞永逸而且不會再發生。在門診常常有病患告訴我:「因為高度近視可能會發生視網膜剝離的併發症,我想手術之後就不會發生了。」其實雷射近視手術只是在我們的角膜上動手腳,對於已經產生變薄或退化的視網膜並不會造成任何改變,所以我會告訴患者,如果您是害怕產生視網膜剝離而要求手術,那麼您的動機並不適合接受手術。

  另一個例子常常發生在四十歲左右的患者,這類族群中年有成且行事小心謹慎,他們來門診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十年前我就想接受手術了,可是那時擔心它的副作用所以遲遲不敢動手術,現在我週遭接受手術的朋友都說沒問題,我想這手術應該十分安全吧!而且術後看遠看近都不用戴眼鏡的確十分方便。」遇到這類患者時我往往會花上20-30分鐘的時間詳細解釋:「你只是術後看遠不用戴眼鏡,看近則會因為年紀造成的老花眼可能需要老花眼鏡的輔助」「老花?不會吧!我現在根本感覺不出來,而且看文件書籍時只要把眼鏡拿下來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的確在術前中年近視的患者閱讀時可以不需要老花眼鏡就一目瞭然,但做完手術後由於"近視"已被矯正,原本老花的度數(四十歲左右約一百度)就會讓患者很明顯感受出來,許多患者在經過仔細解釋之後才了解原來他們所預期的結果和實際可達到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差距。當然現今的技術對上述的患者也有一些解決的方案,例如保留部份的度數或者故意造成單眼的輕度近視使一眼看遠,另一眼看近。但筆者要強調的是正確的認知才能使患者對術後不會有太高或超出實際的期待,而醫師也才能以患者實際的工作及日常生活需求為考量,真正量身打造適合患者的雷射近視手術,達到雙贏的目的。所以術前的詳細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請務必要和將為您施行手術的醫師(而非諮商人員)面對面溝通並提出您的問題以免術後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術前檢查的另一個重點是確認自己是否適合進行雷射屈光手術。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這項手術,根據統計門診中每四位諮詢的患者中就有一位不適合接受手術,這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1.角膜太薄或2.角膜地型圖(topography)異常,有疑似圓錐角膜(keratoconus)的可能性。正常人的中心角膜厚度約為520到550微米(micrometer),一般若小於500微米時會被認定為較不適合進行LASIK手術,為什麼呢?因為LASIK手術會先製作一個厚度約150-160微米的角膜瓣,再利用準分子雷射氣化切削角膜,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必須注意的是,角膜不能無限度的切削,必須留下一定的安全厚度,一般是250微米左右。因此若角膜厚度太薄(小於500微米)而且近視度數太深時(如大於1200度),剩下可供切削的角膜大約只有90-100微米(每矯正100度大約需切削10-12微米),是不足以完全矯正近視度數的,若勉強進行手術,使剩餘的角膜厚度不足以支撐眼球壓力時,就會有進行性角膜膨出的可能性,嚴重的話可以導致術後視力下降,甚至需要進行角膜移植,這也就不難了解若術前角膜地型圖有疑似圓錐角膜(一種進行性角膜膨出的病變)時為何不適合進行LASIK手術了。

  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且不適合做雷射屈光手術的原因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修格蘭氏症候群(SjÖgren Syndrome)、虹彩炎、紅斑性狼瘡或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這些疾病又稱為結締組織疾病。由於角膜也屬於結締組織之一,當病患本身具有這些疾病時,手術後傷口的癒合反應往往難以掌握,造成的術後結果也較難預測。筆者本身就曾收治一位因甲狀腺眼症而接受LASIK手術的患者,術後三年雙眼發生進行性角膜膨出病變,因此患者在術前一定要詳細告知醫師自己過去的病史,讓醫師詳加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進行手術。

  在決定接受手術之前還必須了解術後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及其對自己日常生活的影響,這個部份也是在FDA的聲明中特別強調的地方。一般來說術後常見的副作用有二項,第一是眼睛乾澀,第二是夜間眩光。根據研究指出,LASIK術後6個月內平均有31-36%的病患會發生程度不一的乾眼症,在術後一週到一個月內達到高峰,其後隨著時間乾眼的症狀也會逐漸緩解,真正長期為乾眼症所困擾的患者並不多見,除非術前即伴隨著嚴重的乾眼症,而這類的病患通常在術前的檢查中就可以診斷出來並加以治療。門診的病患常會問一個問題:「我因為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而有乾眼症,可以進行手術嗎?」事實上輕微程度的乾眼症患者在其症狀緩解之後仍然可以進行手術,但可能術後眼睛乾澀的時間會比正常人較為延長,但如果是伴隨著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如修格蘭氏症候群的乾眼症患者時,可能就不適合接受這項手術了。

  術後夜間視力的下降及眩光是另一個擾人的副作用,其成因之一是因夜間瞳孔較大,當其直徑大於雷射治療光學區時會產生視覺上的困擾,尤其當夜間開車時,若遇到對向車輛會車時,會有類似"星芒" (starburst)的情形。這類副作用通常也會隨時間而減少,但是少數的病患仍可能持續到術後一年左右,一般而言,術前近視度數太深或瞳孔太大都是術後眩光的高危險群,在術前應仔細測量瞳孔的大小,尤其是有夜間工作或開車需求的患者,更應該仔細與醫師討論,商量因應的對策。

  身為雷射屈光手術的醫師,常常有病患問我:「醫師,是不是LASIK手術不安全,所以你自己才不接受手術?」事實上這個問題筆者在文章一開始就回答過了,「動機很重要!」筆者的雙眼近視各約100度,不用戴眼鏡也可以開車、手術,戴著眼鏡也不會對我造成日常生活上的困擾,所以並沒有強烈接受手術的意願和動機,但是如果我覺得這個手術不安全的話,也不會在6年前替三個妹妹動了LASIK手術,而她們至今復原情況都相當良好。

  最後筆者還是要再次強調,充分的術前認知和溝通,選擇有經驗的醫師和值得信賴的醫療院所進行雷射屈光手術,並做好術後的視力保健和定期回診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術後結果。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