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石症

656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肝膽胃腸科/楊宗勳醫師】

膽囊或膽管因膽石而引起的腹痛、黃疸、發燒等症狀之疾病稱為「膽石症」,是最常見的膽道疾病。 
  膽囊或膽管因膽石而引起的腹痛、黃疸、發燒等症狀之疾病稱為「膽石症」,是最常見的膽道疾病。膽囊中的結石稱為「膽囊結石」,膽管中的結石稱為「膽管結石」。此二者在形成方式、成分、症狀上,均具有個別的特徵。

  膽石依其主成分加以區別,有膽固醇石、膽紅質石(黑色素結石)、鈣石、脂肪酸石等,其中以前兩者居多。膽固醇石的顏色從白色或淡黃色到淡褐色或暗褐色,其程度依共存的膽紅質量而定,大多發生於膽囊內,膽紅質石的顏色是暗褐色或黑色,發生於膽管內。

  容易罹患膽石的年齡是與年俱增,尤其是中年婦女,喜歡高脂肪飲食者,多偏向膽固醇結石,現在因飲食西化,年輕者有增加的傾向。

  膽石因阻塞或發炎刺激膽囊(管)壁時的疼痛稱為膽石疝痛,大都發生於右上腹部。甚至從右上腹部擴散至右肩(稱為放射痛),且出現輕微的黃疸。有時發生在上腹部的疼痛,會被誤認為是胃痛而延誤治療!

  發作時間通常在飯後三十到六十分鐘內,尤其是晚飯後至半夜的時間。這是因為晚餐較豐富且容易暴飲暴食,膽道受刺激,副交感神經呈緊張狀態所致。疼痛大多在數小時內就會消失。

  一般經由患者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實驗室檢驗後即可約略診斷,此時再安排腹部X光和超音波檢查大概即可確診。

在治療方面,除了沒有症狀的膽囊結石可考慮繼續追蹤外,分為內科療法及外科療法:

  內科療法方面,除了抗生素治療外,會合併使用一些解痙消炎止痛藥症狀治療,若情況嚴重藥物治療失敗或已經引發敗血症,此時就會使用一些侵入性治療,如經皮穿肝膽汁引流,或是使用膽道鏡來做引流或取石的動作。

  外科療法方面,包括切除膽囊和膽管切開手術,這要根據結石的位置而定,有些肝內膽管結石甚至要切除局部的肝葉。膽囊的切除對患者生活除了初期對高脂肪食物耐受性較差易引起腹瀉外,大多沒什麼妨礙。

  最近我們遇到一位老婦人,因為嚴重膽管結石阻塞引起之膽石症住院治療,因考慮到年事已高,故採用無痛性膽道鏡取石,但因石頭實在太大(最大者超過3公分),一度還造成取石網卡在總膽管內,經家屬同意後,採國內首創balloon catheter EHL(氣球導引式親水性電擊碎石術),終於成功取石,而避免掉手術治療及其可能引起之併發症!

  現代人因脂肪攝取過量、暴食暴飲,生活不規律、便秘、操勞過度等都是產生膽石的好發族群。另外一些有束腹習慣或常年坐著工作少運動的人,其體內膽汁的流動會變差,也容易形成膽石。所以養成良好的飲食與排便習慣,定時定量,作息正常,配合適當的運動才能降低膽石的發生喔!

【本文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肝膽胃腸科 / 楊宗勳醫師】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