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邱宗傑醫師表示,台灣每年有一百多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被診斷出來,可能發生於各種年齡,但好發年齡在45~55歲,60歲以上患者佔三分之一,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提高,患者初期往往沒有症狀出現,很多時候是在脾臟腫大發生有硬塊,或檢查出白血球過高時發現的,從發病到死亡平均十年以內。
Glivec「基利克」發明後九成三患者使用後血球值回復穩定狀態,使用五年存活率達90%,療效卓越,基利克是目前健保給付的第一線救命藥物,但小部分病患經長期使用後會出現抗藥性,而最後只好尋求危險性較高的骨髓移植。
|
邱宗傑提醒,患者及家屬應敞開心胸,多與專業醫師詢問,並嘗試接受國外新藥的臨床試驗治療,不要放棄任何治療的機會。
目前有一項「泰息安」的全球臨床研究計畫,最近診斷出慢性骨髓白血病的病友,若有意參加新藥試驗,可與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與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試驗計畫主持醫師聯繫。
新藥引進將帶給患者新的治療契機,慢性骨髓白血病不再是絕症,只要遵守醫矚一樣可以活的更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