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脹水腫 中藥治療成效佳

3096
【NOW健康 黃靖芳/台北報導】
肝硬化患者肝門靜脈異常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以「製附子」治療肝硬化引起腹脹、水腫,六週後明顯改變。

中醫可治療肝硬化所引起腹脹、水腫,50歲蔡先生患有B肝及C肝,且有飲酒習慣,導致嚴重肝硬化,引起腹水、腹脹,合併黃疸、雙腳水腫等症狀,接受利尿劑治療,但出現頭昏、倦怠、食慾下降、失眠等情況,經中藥治療,六週後症狀明顯改善,恢復正常工作。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睿珊說明,蔡先生去年11月底因肝硬化在他院住院治療一個月後,出院後持續服用利尿劑來減輕腹脹及雙腳水腫,但治療反應並不理想,不僅症狀反覆,且服利尿劑後易感到頭昏不適,加上體力差、全身明顯倦怠,必須中斷工作,在家休養。

由於蔡先生長期胃口不佳,大便不成形,夜晚不易入眠,且右肋骨下緣有疼痛感,去年12月底決定轉往三軍總醫院中醫部,尋求中醫解決之道。

林睿珊表示,蔡先生在服用中藥煎劑一週後,胃口好轉,較好入眠,精神體力明顯改善,原本腹脹、雙腳水腫也逐漸消退。服中藥六週後,經醫師評估停用利尿劑,開始恢復正常工作。服煎劑三個月後,則改以科學中藥持續治療。

林睿珊分析,肝硬化患者的肝門靜脈異常,無法將血流送入肝臟,以致門脈壓上升,引發食道靜脈破裂出血,患者出現吐血、解黑便等症狀,三分之一肝硬化患者死於此因。

中醫研究團隊曾以動物實驗證實「製附子」可有效降低門脈壓,且改善門脈高壓大鼠腸繫膜的曲張程度。服用中藥製附子14天後,大鼠腸繫膜靜脈屈張明顯消失。研究結果已發表於2007年的《實驗生物醫學雜誌》期刊(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林睿珊指出,中醫學理雖沒有「肝硬化」病名,但肝硬化所併發的腹水、黃疸、吐血等均有豐富描述與相關治療的記載。這些文獻記載經現代臨床與科學研究驗證後,可為作為肝硬化、肝癌、肝炎等症狀的輔助西醫療法,提供患者另一治療選項。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