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平安符項鍊恐「窒」命 2歲以下幼兒別戴

4100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台灣兒童事故傷害現況與防治
▲臺灣兒科醫學會、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合作舉辦兒童健康論壇,呼籲家長多費心防治兒童事故傷害發生,避免悲劇重演。

2歲以下嬰幼兒繋平安符項鍊恐窒息。臺灣兒科醫學會提醒,包括平安符、項鍊、紅缐、飾物、帶繩的帽子等物品,都可能勒住嬰幼兒脖子造成窒息,最好避免。此外嬰幼兒使用學步車,容易跌倒、碰撞、夾傷,甚至拉扯桌布造成燙傷,也不建議家長給幼兒使用。

有鑑於國內近年來兒童意外事故頻傳,臺灣兒科醫學會、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合作舉辦兒童健康論壇,針對國內兒童事故傷害現況與防治提出各項建言,呼籲家長多費心,避免意外事故悲劇重演。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1至14歲以下兒童死因中,事故傷害長期占首位,其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為最多,其次為意外溺水、意外墜落等事故傷害。

調查發現,八成兒童曾有獨處經驗,超過一成兒童在一個星期內有4天以上的獨處經驗,兒童獨處時最容易引發不慎用火、用電及墜跌等事故發生。

常見兒童事故傷害除了交通事故、意外溺水、意外墜落外,還包括燒燙傷、跌倒、誤食異物及藥物、中毒、坐學步車、玩窗簾繩及脖子綁線造成窒息等事故。

臺灣兒科醫學會舉例,許多家長習慣在寶寶頸部繫平安符、項鍊、紅缐、飾物,或戴上帶繩的帽子,其實很容易勒住幼兒脖子造成窒息。

不少家長為照顧方便,讓嬰幼兒使用學步車,造成跌倒、碰撞、夾傷,自行爬出而翻覆受傷,甚至拉扯餐桌布造成燙傷等事故頻傳。

此外,照顧者千萬不能讓嬰幼兒獨處,要保持在視缐範圍內,若真的要短暫離開,一定要把嬰幼兒床欄拉起,避免翻身墜落。即使是很淺的水也可能造成幼童溺水,沒有成人在旁戒護時,幼童應遠離溪邊、浴缸、戲水池等。

臺灣兒科醫學會表示,兒童事故傷害發生主要是照顧者輕忽周遭環境安全,而導致幼兒受傷或無可挽救的遺憾。只要家長多費心,相信類似的悲劇便不會重演。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