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知老、惜老、護老」 你準備好了嗎?

1817
【NOW健康 夏亞凡/綜合報導】
人老
▲從中年到老年,當人邁入65歲,除了是退休年齡外,也是身體機能走下坡的分水嶺,「知老、惜老,而後護老」成為重要課題。(圖/ingimage)
fiogf49gjkf0d

或許,你從來沒想過父母有一天會老,但當他們跨過65歲大關,代表人生正悄悄地進入另一階段。從計算平均壽命來看,至少還有20年以上的時光需一同相處;這當中的調適與規畫,將影響人生下半場的生活品質。面對至親無可迴避的轉變,身為子女的你我,究竟該有哪些認知與心理準備?

65歲,除了是退休年齡外,也是身體機能走下坡的分水嶺,「知老、惜老,而後護老」成為重要課題。醫學臨床統計顯示,60至69歲是各種疾病好發的高峰期,如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白內障及癌症等。另外,容易與老化混淆的失智症,65歲盛行率大約占5%,且每增加五歲,罹患的機率就增加一倍。65歲以上的人亦是跌倒死亡的最高危險群,因此事前預防與保健變得更為重要。

父母逐漸衰老,不單只是個人生理變化,背後還隱含一連串的問題,往往要全家上下一起面對承擔。此時,不管自己工作績效再出色,所處位階再重要,這堂課都無法避免,只要一通緊急電話,為了照顧倒下的父母,一切職涯發展都得暫時放下。根據估算,在台灣有高達220萬的上班族,此刻正面臨失能長輩照護的壓力,且近65%的企業員工,曾因照護問題而離職。

雖說養育之恩大過天,照顧年老的父母乃天經地義之事,但若父母久病,照顧者辭去工作隨侍在側,除了面對身體勞累、金錢壓力外,還必須長期承受患者因情緒波動所帶來的言語或肢體之傷害,因此長期照顧父母,很少人能真的無怨無悔的。

但在過程中,若能把心態由「照顧父母」,轉換成「為自己準備」,或許能夠緩解一些憂鬱與怨懟。讓「無盡付出」變成「測試理解」,這時,對父母的照顧,會抱著實驗精神,試著從不斷互動與調整中獲得啟發,包括回溯父母的性格,過去親子相處的模式,找到成功的因應策略,並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發現脆弱點,審視夢想與計畫,從而調整自己未來的方向。

知名職場雜誌副總編康哲偉依自身從無到有的經歷為出發點,策劃《當爸媽過了65歲》一書,將年過65歲的長者分為「身體健康」、「身體無法自主」、「判斷能力不足」三階段,從健康維持、財務、法律、照顧等層面,逐一釐清各階段可能產生的疑問,以「根本預防」的角度,探討如何擺脫老年惱人的疾病,與做好照顧前的準備。(更多相關內容,盡在《當爸媽過了65歲》,先覺出版。)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