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萬高中職生手機成癮 家長應先以身作則

2271
【NOW健康 黃于庭/綜合報導】
高中生
▲今年(104年)與去年(103年)相比,高中職生手機成癮重風險比率上升2.6%,高達18%。(圖/ingimage)
fiogf49gjkf0d

現今是3C科技與網路的時代,幾乎是人手一機,就連國小生有手機都不足為奇。日前教育部調查發現,高中職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線上遊戲等,推估約有18%、共14萬人可能有手機成癮的重風險。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鐘國軒認為,父母的身教相當重要。

手機成癮 有跡可循

教育部針對國小4至6年級、國中、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情形進行全國抽樣調查,發現中小學生使用網路的時間假日多於平日,使用地點主要是在家裡,平日高中職生使用網路時間約147.2分鐘,假日卻高達266.1分鐘。今年(104年)與去年(103年)相比,高中職生手機成癮重風險比率上升2.6%,高達18%,換算人數約有14萬人之多,顯示高中職生相當沉迷於手機的使用。

鐘國軒表示,就醫學上而言,網路成癮雖尚未正式納入成癮症類別當中,但在許多層面確實是會達到成癮症的核心診斷準則。而所謂成癮的「重風險」,師長可以由孩子的課業、人際互動方面的表現,以及耐受性(使用網路或手機的時間不斷增加)和戒斷徵候(停止使用手機會出現身心不適等情況)判斷孩子是否有手機成癮的狀況,以生活功能是否受到影響來評估是最簡易的判別。

如孩子使用手機與網路的時間愈來愈長,課業一落千丈、經常因使用網路的問題與父母爭執,甚至出現偷竊行為(偷手機或偷錢買手機)等,便是成癮的特徵。不過,鐘國軒認為,若孩子經常使用手機或網路,但課業仍表現良好,父母就不一定要限制手機的使用時間,而是指導孩子如何適當的使用在更有意義之處,如查資料、看有意義的文章等。

控制成癮因子 良性引導


也許師長會疑惑,為什麼孩子會如此沉迷於使用手機呢?鐘國軒指出,手機成癮的表現主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等多重因素所影響。各種因素的推力與拉力較勁的結果最終讓大腦的多巴胺報償系統中出了問題,導致網路成癮等心理與行為障礙。如某些大腦功能的失調、焦慮憂鬱症等,使用手機可以暫時減少情緒的困擾或藉手機轉移注意力、因故無法戶外活動或經常失眠滑手機所養成的習慣等。

而本就屬於無法忍耐、想要得到立即滿足、立即回饋的人格特質也會強化手機的使用。此外,高中職生正值尋求同儕認同的階段,而網路有匿名性且使用方便,會加深他們想在網路得到人際互動的想法,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

鐘國軒提醒,如已有手機成癮的狀況,家長須漸進式地引導孩子,例如與孩子協議手機如何使用、使用多久等,當有好的使用行為時就多鼓勵他、稱讚他,比事後打罵要來得有用。

最後,鐘國軒說,平時師長應多觀察、關心孩子,和孩子良性溝通、多鼓勵孩子參加社團或陪伴其參與其他活動等,盡量藉由各種管道去協助孩子拓展自己的生活層面。最重要的是,家長須以身作則,畢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技應為人所用,而非人因科技受制約。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