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尿等於蛋白尿? 有機會但並非百分百

1121
【NOW健康 吳孟瑤/台北報導】
尿液
▲清晨的第一泡尿就像一面「健康的鏡子」,可以反映身體是否健康,或是有無什麼毛病。(圖/ingimage)

清晨的第一泡尿就像一面「健康的鏡子」,可以反映身體是否健康,或是有無什麼毛病,但如果尿中常出現泡泡,是不是就代表腎臟有問題,出現所謂的「蛋白尿」?而究竟「泡泡尿」和「蛋白尿」又是否能畫上等號?

泡泡尿成因多 並不等於蛋白尿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鄭仲益說明,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尿液中有泡泡就會很擔心,主要是因為泡泡尿是腎臟病的徵兆之一,這可能暗示尿中有蛋白質,也就是所謂的「蛋白尿」。蛋白尿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人的腎臟有能幫助過濾的基底膜,作用如同腎臟的屏障,且帶有負電;當腎臟出現問題時(如:患腎病症候群、腎臟慢性發炎等),基底膜原先帶有的負電就會消失,導致膜上的空洞變得越來越大,影響過濾功能。此時,身體中的蛋白質或紅血球便容易從洞中漏出去到尿液中,形成所謂的蛋白尿,這也是蛋白尿常被視為腎臟病徵兆的原因。

此外,蛋白尿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主要是因為它不僅是腎臟功能受損的結果,當腎功能越差,患者進展至末期腎疾病的風險也會越高,尤其腎臟經過一段時間的受損後,腎元並無法再生,功能只會持續下降,增加日後功能惡化,甚至洗腎的機率。

但「泡泡尿」是不是就等於「蛋白尿」?答案是否定的,鄭仲益醫師表示,泡泡尿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雖然可能暗示病人有蛋白尿,但仍不能說尿液有泡沫就等於有蛋白尿。兩者辨別依據在於,蛋白尿的泡泡常會如啤酒泡泡般綿密,且一般泡泡尿會在5到10鐘內慢慢消失,但蛋白尿的泡泡卻會久久不散;此外,由於蛋白尿的形成主要在於體內蛋白質的流失,故蛋白尿患者常會合併有下肢水腫、體力虛弱、無力、倦怠、噁心、吃不下等症狀。至於泡泡尿形成的原因,鄭仲益醫師說,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水喝太少:當一個人水喝得較少時,尿液會較濃縮,解尿時由於膀胱內外壓力的改變,加上尿液沖激到馬桶產生泡沫,因此當尿液的濃度越高,其表面張力活性也越高,進而導致泡沫越多,特別又以早晨第一泡尿最為明顯,主要是因為經過一整晚睡眠沒有喝水,尿液濃縮而導致濃度增加。

(二)尿太急、衝擊大:現今大多數的家庭皆是西式馬桶,原本就存在一灘水封,小便時如果一時尿太急,尿液沖入水封的速度快,就容易產生空氣於水中,形成泡泡。另外,當尿下的高度越高,衝擊水封的力道越大,其拌入的空氣就會越多,以致產生更多的氣泡,故站著小便的男生,其小便時產生的泡泡也會較女生多一些。

(三)憋尿:憋了一段時間的小便,通常會尿得又急又快,伴隨膀胱強力的收縮,衝擊力較大,再加上憋尿後的尿液濃度較高,故更容易產生泡泡。

(四)激烈運動後:同前文所述,正常的腎臟基底膜帶有負電,和同樣帶有負電的蛋白質會產生同性相斥的效果,故能防止蛋白質流到尿液中;但在激烈運動後,因心跳加快、血壓改變,此時蛋白質便可能「短暫地」流失至尿液,形成暫時性蛋白尿,只要適當休息,症狀便會消失。此種狀況較常見於10幾20歲的年輕族群,較不會發生在30至40歲的中年人。

有家族病史、過敏體質者要留意 就醫驗尿不必慌

至於哪些人需多加留意蛋白尿的發生?鄭仲益醫師指出,過去曾患過腎臟疾病,或是有家族腎臟病史的人,其腎病復發機率較高,故須特別留意。此外,容易過敏的人,由於過敏原會刺激身體產生抗體,導致腎臟產生免疫的複合體,對腎臟、基底膜產生破壞,以致形成蛋白尿。還有像是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糖尿病、白斑症等,此類人是腎病的好發族群,故也要留意蛋白尿的發生。

鄭仲益醫師提醒,台灣就醫、檢查都相當方便,且泡泡尿的形成原因很多,不一定都表示腎臟出現問題。民眾千萬不要一看到泡泡尿,就慌了手腳、自己嚇自己,先確認尿泡泡的特性,沖馬桶的時候是否可以把泡泡沖掉,是否身體有水腫情形?如果有出現泡泡尿狀況,又不確定自己是否有過敏體質、家族病史等,建議可先至附近診所、醫療院所進行尿液檢查。如果確定有蛋白尿情況,再找專科醫師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