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運動後,下背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可能就是僵直性脊椎炎,許多上班族也常有下背痛症狀,不少患者因此延誤就醫。(圖/ingimage)
許多年輕男生熱愛運動,練重訓、慢跑、三鐵;不過,醫師提醒,如果運動後,下背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可能就是僵直性脊椎炎,許多上班族也常有下背痛症狀,不少患者因此延誤就醫。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為免疫系統相關疾病,致病原因不明,好發族群為20至40歲的男性,在台灣約有20幾萬人罹患此病,但實際就醫比率卻偏低。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公布「僵直性脊椎炎疾病認知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至40歲男性潛在患者對於這項疾病的認知及危機感嚴重不足,9成受訪者均有過背痛問題,但多數人卻不知道該看哪一科。
30歲的患者王先生,從小成績優異,熱愛網球、游泳,考上某醫學系,還是持續運動,4、5年前,出現下背痛且症狀持續惡化,雖然自己是準醫師,疾病認知比一般人豐富,但還是延遲就醫,跑了好幾家醫院後,才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
治療後,王先生的症狀舒緩許多,也正因如此,王先生之後便選擇了免疫風濕科,立志專研這項疾病,希望幫助與他有相同情況的病患。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若遲遲未接受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時期,可能造成脊椎沾黏,並演變為嚴重駝背,彷彿成為行動受阻的「鋼鐵人」。
目前僵直性脊椎炎治療方式可分為3種,分別為復健運動治療、口服藥物治療及生物製劑治療。傳統口服藥物需長期服用以達到消炎效果,部分患者因無遵從醫囑定時服藥,症狀緩解後就自行停藥,以致病情惡化,建議可在醫師評估下,使用生物製劑。
日常生活方面,黃光永建議,患者應隨時抬頭挺胸,多做伸展運動,且避免熬夜。平常也應依照醫師指示用藥,千萬不可自行隨意停藥或減輕劑量。
延伸閱讀
-
哺餵母乳不僅對寶寶有好處 媽媽也可減少心臟疾病發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442Chloe Jo Davis表示,餵母乳有助於增強孩子的免疫系統,預防感冒、病毒、耳朵感染和胃病等,隨著COVID-19的傳播,這一點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最近一項針對近120萬名女性的新研究顯示,Chloe Jo Davis和其他母乳餵養的媽媽,可能會為自己的健康帶來非常多的好處,研究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的妊娠特刊上。 -
男下背痛「走1步休息2步」! 檢查發現是脊椎脫滑惹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653南部1名50歲王先生1年多來飽受下背痛、左小腿及足部麻痛,跑遍多家醫院仍未好轉,經輾轉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檢查後揪出麻痛原因,原來是腰椎滑脫及脊椎狹窄合併神經壓迫造成。 -
6旬婦人腰痛難維持坐姿 喚醒核心肌群改善下背痛問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14吳書毅醫師表示,深層核心是控制我們動作穩定的重要角色,大部分下背痛的病人,最常出現深層核心無力,導致淺層肌群過度出力與緊繃的狀況。紅繩運動目前在歐美已被廣泛使用,經過證實對於肩頸痠痛、50肩、下背痛、駝背 姿勢不良,甚至是腰椎手術之後的病人都有所改善。 -
乾癬讓女友嚇到分手 專家:積極治療有機會讓病灶清零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83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暨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衡的疾病,因免疫系統異常,導致表皮加速生長以及分化不良,以致皮膚長出紅斑、脫屑。此外,乾癬不只是皮膚病,還常合併乾癬性關節炎、虹彩炎、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等共病,需要積極治療,才能減少共病威脅。 -
攝取多種維生素和補充劑 有助對抗感冒也能增強免疫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508據《今日美國》報導指出,鋅、維生素C、維生素D是最能增強免疫力的補充劑。洛杉磯急診室醫師Michael Daignault博士表示,鋅對許多免疫系統的細胞發育和功能至關重要,這種礦物質很容易從飲食中獲得,像是肉類、雞蛋、堅果和種子類。《紐約時報》則表示,儘管沒有研究證實鋅可以預防COVID-19,然而在疫情期間鋅補充劑的銷售額卻高達1.34億美元,因為許多專家認為,缺乏鋅會降低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