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因器官退化、虛弱或是罹病時(如中風、帕金森氏症等),會有吞嚥困難問題,於進食時易造成嗆咳、吸入性肺炎等。國內研究發現,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有21.8%每周至少有3次進食嗆到的現象,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即每10位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吞嚥障礙。為此,衞福部與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共同呼籲,透過加強吞嚥功能的訓練,長者不但可改善因吃不下而造成的營養攝取不足問題,也能提升生活品質。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長者因感覺功能變差,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腸胃消化功能漸弱等情況,容易衍生營養不良問題,建議及時尋求在地社區營養師及語言治療師諮詢協助,以改善吞嚥功能及營養攝取。
另外隨著年齡老化,肌少症也成為老年症候群之一,使骨骼肌肉質量減少、功能降低,同時也影響臉部、咀嚼肌及舌肌之吞嚥相關肌群功能減退,造成吞嚥功能改變,故長者平日生活在家除了多動動手腳增強肌肉,吞嚥肌肉也需要運動。
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蘇心怡指出,65歲以上老人常出現的吞嚥問題為進食速度慢、食物停留在口咽時間延長等,導致容易發生食物嗆咳或食物卡在咽部造成阻塞。為預防吞嚥困難及延緩退化,該會發展專為高齡者設計之「呷百二吞嚥健康操」(國、台語版),將數種具實證研究根據之吞嚥與發聲機能動作,以淺顯易懂、具生活化的吞嚥運動搭配趣味口訣幫助記憶,已被列入衛福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於社區進行相關課程推廣。
建議長者每天可於三餐飯前10分鐘開始做,動作以3大主軸進行,分別為「頭頸部放鬆」(動動筋骨好放鬆),減少過度用力,幫助吞嚥;「吞嚥肌肉運動」(吞嚥保健唇舌喉),可活化咀嚼及吞嚥肌肉並減緩退化;「聲音機能運動」(嗓音保健DoReMi),為使用國外著名之嗓音功能運動(vocal function exercise)訓練法,增加聲帶彈性與閉合,同時也幫助吞嚥時呼吸道的保護及維持發聲與聲音的品質。尤其對於易發生吞嚥障礙之高風險族群(如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及早進行「呷百二吞嚥健康操」,也可預防或延緩被放置胃管的機會。
一名65歲退休老師分享:「我雖然是全班最年輕的一個,但是也65歲了,我常常忘記自己老,雖然喜歡穿得年輕一點,但這是騙人的。這次參加瑞齡學堂12堂課,感觸最深的是上個禮拜的『吞嚥健康操』。最近這1、2年的時間,吃飯喝水常會被嗆到,曾經連吃麵也嗆到,感覺自己已經咳出來了,可是右邊的鼻子覺得不舒服,於是對著垃圾桶一擤,擤出一條長達快10公分的麵條,還好有參加社區的健康促進課程,學習吞嚥健康操,並開始每日練習,這幾個動作我做了一個禮拜之後,嗆到的機率變少。」
民眾若有進食、吞嚥上的困難,如:吃東西、喝水時會嗆到,或是喉嚨感覺卡卡的、吞不乾淨等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幫忙,做進一步諮詢與檢查。「呷百二吞嚥健康操」可於國健署「健康學習資源」平台:影音專區>影音推薦>其他查詢。
▲國內研究發現,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有21.8%每周至少有3次進食嗆到的現象。(圖/ingimage)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