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類年進口逾8千噸 明年起得附官方衛生證明

861
【NOW健康 黃于庭/綜合報導】
貝類
▲海鮮類容易受到生長或養殖水域中麻痺性貝毒、諾羅病毒等海洋毒素,以及微生物污染,因此食藥署明(2018)年1月起,將要求輸台貝類業者須檢附官方證明文件。(圖/ingimage)

冬天是火鍋受歡迎的季節,許多魚、蝦、貝類等海鮮也廣受饕客們喜愛,但海鮮類容易受到生長或養殖水域中麻痺性貝毒、諾羅病毒等海洋毒素,以及微生物污染,導致食品中毒發生,因此,食藥署明(2018)年1月起,將要求輸台貝類業者須檢附官方證明文件,才可放行。

海鮮類若受到汙染,不知情的民眾吃下肚恐引起食物中毒,例如:2012年,一家連鎖吃到飽餐廳有200位消費者,因吃到受諾羅病毒病感染的進口生蠔而腹瀉,政府單位因此擬定相關法規,自明年起,無檢附官方證明之貝類業者,無法隨意進口貝類入台。

去(2016)年台灣貝類之年輸入量約8,496公噸,包括國人喜愛食用之扇貝、生蠔、鮑魚、蛤犡及淡菜等。食藥署為強化食用貝類之輸入源頭管理,自2018年1月1日起,要求輸入臺灣的食用貝類產品,於輸入時必需檢附含捕撈或養殖地資訊之官方證明文件,如未檢附,將不受理產品之輸入查驗申請。

未來當特定地區或捕撈地之海域發生污染時,食藥署得對於污染發生地區或捕撈地之產品進行適當之輸入管制,避免受污染產品輸入我國,期望藉由檢證新措施,確保輸入貝類產品之食品安全;同時,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貝類水產品應徹底加熱後再食用,切勿忽略生食之風險,也應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水產品。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