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自動化檢驗 及早揪出壞東西搶治療先機

4312
【NOW健康 吳孟瑤/台北報導】
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
▲為增加檢驗結果正確性、縮短報告時間、減少人力負擔,今年年初馬偕紀念醫院啟用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讓「辦案時間」較以往加快近30%。(圖/馬偕紀念醫院提供)

「病人反覆高燒,已抽血做細菌培養,最快4到5天可以知道結果。」這樣的場景您一定不陌生,然而在這等待細菌培養結果的漫長過程中,不論病人、家屬還是醫師,勢必都會感到相當焦急。

馬偕紀念醫院醫事檢驗科主任陳冀寬說明,凡是病人的「糞血尿痰膿」裡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導致病人感染,都是醫事檢驗科抽絲剝繭的範圍,醫事檢驗科就像醫院裡的「柯南」,協助臨床醫師找出病人的致病菌,估算目前北淡兩院平均每日檢體量超過600件。

為增加檢驗結果正確性、縮短報告時間、減少人力負擔,今年年初馬偕紀念醫院啟用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讓「辦案時間」較以往加快近30%。

藉由引進新醫療科技並提升系統設備,使得細菌培養流程從傳統的手工作業進展到自動化檢驗,透過前期液化處理讓檢體更為均勻後,即交由自動化設備進行後續一連串繁複的細菌培養、自動化接種與數位影像的過程,過程中皆不會接觸到設備外部的環境,讓細菌培養在幾近無干擾且標準化作業的情況下,達到不失真的結果。

過去對於檢體的細菌培養,每一片培養皿皆需經由人工徒手從溫箱取出、開蓋、觀察、判讀、挑選菌落、鑑定;然而現今馬偕紀念醫院的作業方式是透過可存放1700片培養皿的二氧化碳溫箱,類似立體停車場的培養皿儲存槽,將內部環境設定在固定的溫度、濕度與二氧化碳濃度,讓細菌不受干擾在裡面好好的「培養」。

醫檢師可透過影像端觀察菌落形態與生長,並透過電腦揀選將「待處理」的培養皿挑出,即可進行鑑定。此舉不但可提升職業安全降低人員受感染率,更大幅減少不必要的培養皿抽檢時間及環境干擾與影響。

「有沒有細菌、細菌是什麼、怎麼治療」是醫事檢驗科細菌檢驗的三部曲,根據國外臨床經驗得知,針對複雜性感染較不易治療的病人,透過檢驗流程的優化與自動化以及精準的檢驗與鑑別,最高可縮短病人住院天數長達2週。

陳冀寬表示,受感染的人體就像細菌的培養皿,致病的細菌停留愈久,疾病惡化的機會就愈大,況且,病人在感染的過程中身體是持續被破壞的,長時間的不適除了造成身體機能持續衰退外,更可能衍生其他疾病的發生,因此,快狠準且有效殺死細菌的處理模式,才能及早對症下藥、搶先治療先機、掌握醫療決策。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