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安靜好乖? 篩檢發現先天性聽損惹禍

3705
【NOW健康 李宛真/台北報導】
寶寶
▲先天性聽損兒如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在6個月大前,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就可達到接近正常語言和身心發展。(圖/ingimage)

「甯甯」出生後,幾乎都在睡覺,對於大人的逗鬧,似乎沒有太大反應,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時,才發現聽力異常,進一步檢查,確診為雙耳重度以上聽損。所幸經過早期發現,在接受聽語治療與復健後,現在她已經3歲,個性活潑,喜歡與人聊天,且愛唱歌。

據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3%至4%,國健署婦幼組簡任技正施靜儀指出,自101年起,國健署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未滿3個月的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至今年已經滿5年,105年篩檢率達98%,成效顯著。

調查顯示,105年篩檢未通過而應進行後續確診者有2251人,其中1938人完成確診,確診出889位聽損兒。但令人擔憂的是,313位新生兒未通過聽力篩檢,卻沒有接受進一步確診,佔篩檢未通過比率的一成四。

施靜儀表示,新生兒接受聽力篩檢,如果未通過,請家長不用擔心,應該儘快帶寶寶至醫院進一步做診斷性的檢查,目前國內共有54家新生兒聽力確診院所,確認寶寶是否有聽損、聽障情形及其嚴重程度。

如果確診為先天聽損,則應盡快接受聽語治療、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增加幼童透過聽覺學習語言的機會,政府對於助聽輔具及療育交通費,則提供相關補助措施。

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鴻清表示,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損兒如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在6個月大前,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就可達到接近正常語言和身心發展。

林鴻清說,部分幼童因輕、中度感音神經性聽障及中耳炎所致的聽障症狀不明顯,自己又不會表達,或是沒有明顯語言溝通障礙,家長如果忙於工作,就可能忽略孩子的聽力問題,錯過黃金治療期。

林鴻清建議家長,即使覺得孩子聽力沒問題,也應該在3至4歲時,再次接受聽力篩檢,目前已有19個縣市衛生局(除高雄市、金門縣及連江縣外)提供免費學齡前幼童的聽力篩檢服務。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