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通報案激增 危重症嬰幼兒逾半腦傷

3679
【NOW健康 黃于庭/桃園報導】
醫護人員說明「搖晃嬰兒症候群」受虐性腦傷
▲在兒少受虐病例中,以0到6歲的嬰幼兒居最大宗,達82%;至於受虐傷的部位則以頭部、腦部居多,約有60%。(圖/長庚醫院提供)

1歲6個月大的小恩與2歲6個月大的哥哥被送至林口長庚急診時,哥哥早已死亡,小恩因昏迷被送到加護病房,兩人骨瘦如柴,身上多處瘀傷及咬痕,明顯是家暴受虐兒。小恩出院後,被安置在育幼院,醫院護理人員常前往探望,祝福她早日被領養,能平安幸福地長大。

內政部資料顯示,國內兒虐通報人次自民國1997年19,147人次,成長至2016年54,597人次,近10年來增加約3倍之多,不少幼兒還來不及長大,就離開這世界。

林口長庚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入住加護病房『危重症病童』之流行病學與臨床分析」,分析民國90年至104年間,共1838門急診兒虐通報個案,結果值得社會大眾深思。

長庚醫院發言人黃璟隆教授表示,在兒少受虐病例中,以0到6歲的嬰幼兒居最大宗,達82%;至於受虐傷的部位則以頭部、腦部居多,約有60%。各年齡層均以男性稍多,但青春期以後(12至18歲),則女性比率增加,主要為性虐待案件。

在通報場所,以創傷急診最高,其次兒童內科急診,門診最少,不足2%。進一步分析,90至104年之間,因「兒少不當對待」入住加護病房的「危重症病童」遽增5倍之多,目前平均每個月有5位兒少保病例入住加護病房。

另外,在「兒少不當對待」所引起的「危重症病童」中,也以嬰幼兒最多,達85%;傷病部位也以腦傷為最多,達57%。令人遺憾的是,危重症兒保病例預後情況相當差,約一成死亡,「重殘」26%。

黃璟隆教授提醒,大家都應成為雞婆、熱心的鄰居,如果發現社區的小朋友經常哭鬧,卻不見家長安撫,身體經常出現瘀青,或是孩子大熱天也穿長袖長褲,就應提高警覺,通報里長或是社福機構。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