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心理健康調查 逾半民眾有過諮商經驗

3548
【NOW健康 林雁茹/綜合報導】
歐陽靖
▲曾罹患憂鬱症6年的跑者/作家歐陽靖分享,運動是預防憂鬱症最有效的方法,鼓勵身陷憂鬱情緒的朋友,千萬不要放棄,憂鬱症會好。(圖/公關照片)

根據董氏基金會針對18歲以上的民眾進行的調查發現,將近每4人就有1人身邊有罹患精神疾病的親友。董氏基金會董事、本身也是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表示,今年世界健康日「一起聊聊憂鬱症」是近十年來世界衛生組織首次以「情緒疾病」作為主題,從主題可看出現代人對於憂鬱症仍有避而不談的傾向,或因不了解疾病,甚至找不到適當資源適時處理。

他強調,世界衛生組織已提出呼籲,預估在2030年時,憂鬱症將是造成疾病及失能的主因,因此,邱弘毅提醒民眾應提升對憂鬱症的認知,並了解各項心理健康資源,可透過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平台,快速找到適合的資源,擁有Better Life。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董氏基金會今年以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六都18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結果發現,72.8%受訪者「不知道」縣市設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有65.3%則「不知道」相關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受訪者覺得在台灣心理或精神疾病「有」被汙名化,佔53.2%;有62%受訪者「贊成/非常贊成」將心理或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詢問受訪者會尋求專業協助的壓力事件,以「情緒困擾」最多,其次依序為「家人關係與衝突」、「人際關係」、「職場生活」、「創傷經驗」。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壓力事件時,會求助的對象/資源,前5名排序為「親人」、「朋友」、「親密伴侶」、「不求助自行解決」、「搜尋網路資源」。

進一步分析發現,會求助的比例以女性明顯較高;有過諮商經驗的受訪者,超過一半(62.7%)覺得接受諮商後對自己「有幫助」。葉雅馨說,台灣目前設有22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超過300個民間心理健康相關團體,服務項目從初級預防教育、諮商輔導到醫療治療,建議民眾當遇到壓力事件,可透過現有的心理健康資源尋求協助,一旦讓壓力或負面情緒成為疾病,將增添治療難度及延長情緒對身心狀況所造成的影響。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建議,如果長期被情緒問題困擾,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逃避人群或社交活動,就應該尋求協助,預防長期的壓力造成生活品質的下降及個人能力的退化。

曾罹患憂鬱症6年的跑者/作家歐陽靖說,運動是預防憂鬱症最有效的方式,她也以自身的經驗,鼓勵現在身陷憂鬱情緒的朋友,千萬不要放棄,勇於求助相關資源,憂鬱症一定能治癒!提醒陪伴者保持耐心,患者最需要的就是值得信賴的對象。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提供心理健康防治三級資源介紹,提供有心理健康困擾或是想幫助周遭親友的民眾,能快速找到適合的資源,平台上放有資源中的相關資訊,無論是服務內容、聯繫電話等,幫助民眾省去搜尋的步驟。歡迎民眾上網搜尋華文心理健康網,求助資源。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