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國內女性骨折就診人數連年攀升,104年已突破37萬大關,較10年前上升1.5倍,其中30歲以上女性更佔了近九成。專家提醒,如果走路變慢,步距越來越短,小心骨質疏鬆上身,容易引發骨折。
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指出,骨質疏鬆症症狀不明顯,屬於無感疾病,臨床上高達五成患者是發生骨折等嚴重症狀後才就醫確診,但此時骨密度與行動力可能已受損。
吳至行指出,行動力與人體骨骼、肌肉、關節健康等息息相關,一般人在30歲過後,行動力逐年遞減,一旦自覺走路速度變慢,或走路步伐距離縮短,都可能就是「動齡」異常的警訊。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後受內分泌影響,骨量流失加快,更需要提前採取預防措施。吳至行表示,不少愛美女生,只求凍齡,卻忽略了動齡,為了看起來年輕,而拒曬太陽,飲食失衡,又不運動,骨質嚴重流失。
52歲鐘女士就是典型個案,她注重保養,駐顏有術,把逛街購物視為運動,這幾年逛街時,常被姊妹們笑說體力不如從前,走路速度常常跟不上旁人,走路的步伐也明顯縮小。
一次逛街重心不穩踩空扭到腳,腳踝疼痛難耐,就醫才發現腓骨部位已骨折,骨密度T值也測出達骨鬆標準的-2.6,骨質等於是20歲女生骨質的六成,已經到了骨鬆,必須接受治療。
吳至行說,走路是很好的有氧運動,但逛街並無法流汗、微喘,達不到一定的強度,無助於訓練柔軟度與肌力,加上該患者並沒有攝取足夠的乳製品與海鮮肉類,缺乏維生D、蛋白質等補骨營養素,以致形成骨骼、肌力退化的「動齡」危機。
如何測量行動力?吳至行指出,如果民眾想測量自身「動齡」現況,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計算穿越馬路的時間。以常見的四線道馬路為例,兩側距離約12公尺,如果需花費10秒以上才能走完,可能就有「動齡」異常危機。
▲TOA提醒,過馬路就能簡單測「動齡」。以常見四線道馬路為例,兩側距離約12公尺,如果需花費10秒以上才能走完,可能就有「動齡」異常危機。(照片/中華民國骨鬆學會提供)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