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易引發中風 醫師:新藥副作用較少

3421
【NOW健康 吳孟瑤/台北報導】
心臟
▲臨床研究發現,心房顫動中風患者會比其他型態中風者,不單是住院時間更長、失能狀況更嚴重,其死亡率也會較高,故不能小看其危險性。(圖/ingimage)

根據統計,國內每5小時,就有1人因心房顫動而中風,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造成缺血性中風的主因之一,提醒國人要定期自摸脈搏,如果發現跳動不規則,就應積極就醫。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治醫師詹益欣表示,心房顫動指的是心房內不規則電氣活動,使心跳呈現不穩定速度,此時少數患者會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而大部分患者則是感覺不到任何症狀。

心房亂跳時,由於血液在心房內流速減緩或滯留,容易形成血栓,當血栓剝落後順著血流達到腦部,就會造成阻塞,即引發所謂的缺血性腦中風。

臨床研究發現,心房顫動中風患者會比其他型態中風者,不單是住院時間更長、失能狀況更嚴重,其死亡率也會較高,故不能小看其危險性。

詹益欣指出,想要預防心房顫動造成的腦中風,以往大多使用傳統抗凝血藥物 (Warfarin),效果雖然不錯,但副作用偏高,容易增加出血風險,嚴重還可能引發腦出血,一旦腦出血,死亡率可達50%。

此外,患者服用Warfarin時,必須定期回診,檢測血液中凝血功能INR值,作為醫師調整劑量的參考。服用此藥時禁忌也頗多,像是Warfarin容易與含維他命K的食物及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出血副作用也高,這些都會使患者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對此,詹益欣指出,目前已有四種新式抗凝血藥物,可供醫師及患者選擇,為了解新藥的治療效果及副作用,長庚研究團隊分析並長期追蹤台灣本土健保資料庫。

結果顯示,這四款新藥均能顯著減少缺血性中風、顱內出血等發生率,並能減少急性腎臟損傷風險。例如,對於慢性腎臟病病史的心房顫動患者來說,服用新藥Dabigatran,就比Warfarin,可減少43%的急性腎損傷風險。這也為心房顫動病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時,提供更多安全的選擇。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