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綿粉塵職災危害大 政府補償機制不足

3099
【NOW健康 夏亞凡/台北報導】
新書發表會合照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於7月19日,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辦《致命粉塵》新書發表會,希冀透過書籍的出版,讓勞工、社會大眾等正視台灣的職業病問題。(圖/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提供)

石綿曾在工業製程中被大量使用,更被稱為「神奇礦石」,普遍運用在各類產品及建材上,但過去只看到其用途便利,使用幾十年後才發現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危害。自1970年代起,石綿被確認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因石綿而罹病的勞工、居民、消費者亦浮現檯面,成為工業發展史中規模最龐大且社會爭議最多的職業病。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於7月19日,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辦《致命粉塵》新書發表會,希冀透過書籍的出版,讓勞工、社會大眾、醫療專業人員、工安衛人員等族群,正視台灣的職業病問題,也希望讓國家正視現有職業病補償機制的不足。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表示,石綿危害不同於傳染病,為一種慢性汙染,目前石綿疾病罹患者要獲得制度性保護與職業病補償都很困難。未來像石綿這樣的慢性汙染可能還會出現,如果不建立更周全的制度,未來大家都可能是受害者。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理事長鄭雅文指出,石綿爭議不只是勞工職業病、環境汙染,還有政治與商業利益。世界衛生組織近幾年提出警告,石綿是亞洲的當代問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目前還在生產、製作與使用石綿,透過貿易,這些含有石綿的建材也可能進入台灣,政府必須嚴格把關。

工業發展往往將犧牲勞工的健康視為「必要之惡」,而台灣政府更是長期忽視勞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犧牲。台大健管所蕭汎如說,面對石綿風暴,政府應擴大職業健檢的族群、持續進行健康追蹤與建立暴露調查機制。此外,也必須讓一般民眾了解石綿工廠的所在地,讓社會大眾能有公開資料,了解居家附近的環境暴露風險。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