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有不少年老的熱傷害輕症患者,全身無力、倦怠,被「熱」壞了,原因是不喜歡吹冷氣,又忘了多補充水分。(圖/ingimage)
氣溫飆高,連在家裡坐著不動,都直冒汗,台北榮總急診部內科主任侯重光表示,最近收治不少年老的熱傷害輕症患者,全身無力、倦怠,被「熱」壞了,原因是不喜歡吹冷氣,又忘了多補充水分。
衛福部發布最新熱傷害意外故事統計,今年7月1日至16日,全國熱傷害急診就醫高達282人次,高出上個月同期的四成,光是7月11日當天就有30人因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等熱傷害而就醫。
急診部急診內科主任侯重光表示,衛福部熱傷害急診就醫統計對象為中暑、熱痙攣等重症患者為主,如果加上熱傷害輕症,就醫人數一定呈倍數成長,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事實上,疾病管制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監測醫療院所僅180家,並未涵蓋所有醫療院所,無法反應真實反映出全國熱傷害就診人次。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7月7日為24節氣中的小暑,過了小暑,表示盛夏已經來臨,強烈建議,戶外工作者,以及喜歡在戶外運動的人, 一定要積極預防熱傷害。
如何避免中暑、熱傷害?王英偉提出了「避免太陽直曬、充份補充水分、穿著涼爽透氣之衣物、認識傷害徵兆、具緊急處置能力」等五大自保預防熱傷害措施。
其中以避免太陽直曬最為重要,應避免於中午時段長時間進行勞動作業,將工作時間調整於早晨、下午2點以後,並適時使用遮陽布簾、利用電風扇或灑水裝置降低環境溫度,並常至陰涼處休息,減少大量汗水流失。
其次為充份補充水分,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或是尿液顏色變黃,才想到要喝水,且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如有痙孿或抽筋,應飲用稀釋過後的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巴的冷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