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房顫動不明顯 積極治療以防中風

3840
【NOW健康 夏亞凡/台北報導】
李應湘醫師與陳龍秘書長合照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應湘(左)說明心房顫動對高齡台灣社會的健康威脅,與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秘書長陳龍(右)合影。(圖/馬偕醫院提供)

張先生即將退休,生活規律,日前穿鞋時,覺得鞋子變小了,才發現雙腳腫脹,以為是高血壓藥副作用,或是腎臟功能變差,沒想到,心悸越來越嚴重,就醫確診為心房顫動。

「台灣步入高齡社會,心房顫動嚴重威脅長者健康。」台北馬偕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心房顫動盛行率隨著年紀增長而提高,65歲約5%,到了80歲則為10%。

李應湘說,心房顫動為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包括不規則的心跳速率,以致心跳太快或是不規則的心跳節律,讓心臟亂跳。常見危險因子為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肥胖等。

不少患者常把心房顫動症狀誤以為只是緊張焦慮或恐慌症發作,而延誤就醫,研究發現,從症狀出現到確診並治療,平均約延誤2.6年。李應湘提醒,上了年紀的長輩如果出現心悸或心跳加速與不規則,就應該提高警覺。

李應湘指出,由於早期心房顫動症狀不明顯,只是出現心悸、心跳很快、胸口不舒服、疲倦或虛弱,因此容易被忽略,一旦惡化,恐造成心衰竭、中風、長期住院或死亡等嚴重併發症。

張先生在確診後的數周內,從「陣發性」惡化到「持續性」的心房顫動,心收縮已惡化到只有一般人的一半,產生嚴重心衰竭,緊急住院兩三次,差一點就得考慮換心手術。

李應湘強調,早期心房顫動患者如能積極治療,服用藥物,就可降低併發症發生。國際研究顯示,新一代抗心律不整藥物,證實可減少24%因心血管問題住院或任何原因死亡,並降低中風機率達34%。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