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右眼不明原因突起 竟是罹患罕見腦疾

4159
【NOW健康 黃于庭/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治醫師林重榮
▲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治醫師林重榮指出,腦部瘻管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形成原因目前並不清楚。(圖/台北榮總醫院提供)

24歲的張先生10歲起右眼往外突起,至眼科檢查卻查不出原因,一年前因劇烈頭痛、右眼不適、耳鳴,至大型醫院就醫,經磁振造影(MRI)檢查,確定腦血管內有異常,轉至台北榮總,進一步以血管攝影檢查確診為動靜脈瘻管。

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治醫師林重榮指出,腦部瘻管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形成原因目前並不清楚,文獻報導,可能和之前的頭部手術、拉皮、使用女性賀爾蒙、長期倒立,或是長期腹部用力有關。由於早期症狀較輕,大部分患者常因接受健康檢查才發現、確診,如果不治療,嚴重時可能頭痛,甚至腦溢血。

林重榮表示,正常的腦循環是由動脈到微血管,再由微血管供應腦細胞養分,然後血液再回流到腦靜脈,最後到心臟,並再次循環。但腦部瘻管則是腦動脈直接灌到腦靜脈,腦細胞得不到養分,靜脈也不易承受高壓力的動脈血液,以致耳朵、眼睛血液循環不良。

林重榮補充說明,因此大部分腦部瘻管患者會出現跳動式耳鳴,嚴重影響睡眠,有些則有眼部症狀,例如:眼睛紅腫、不能對焦、眼皮不自主地下垂等。病情較嚴重者,則因血液循環不良,而產生頭痛、記憶力減退、癲癇發作等,最嚴重則會造成腦部靜脈逆流,血管擴張,成為腦部未爆彈,隨時都可能破裂,引發腦出血風險。

「利用血管攝影來抓漏」林重榮說,最新治療方法是以定量血管攝影準確估算腦血流淤積的程度,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法,醫師精準掌握所有訊息,才能妥善修補缺口,並精算血流量來調整腦血流,減少術後併發症。

反觀傳統栓塞治療,純粹以醫師的經驗進行修補,但是血流千變萬化,瞬間的血液流量停止,便可能造成腦細胞適應不良,引發無法彌補的後遺症。

北榮放射線部利用最新微創導管及定量血管攝影技術,成功治療51位腦部瘻管病人,其中包括遠端靜脈狹窄患者14位,均未出現任何後遺症,優異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神經放射科期刊、放射科學期刊等國際知名期刊。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