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5歲老翁跌倒造成顱內出血,要緊急進行腦部手術釋放腦壓,但急診醫師表示,因患者有心房顫動,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若進行手術可能有無法止血的風險!正當家屬彷徨無助之際,老翁的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俊偉在接到消息後,立刻衝到現場,與急診、神經科醫師會診討論,緊急施打反轉劑,並馬上手術,因處置得宜,手術相當成功,患者也於2天後恢復意識。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心房內不規則電氣活動,使心跳速度不穩,又快又亂,且伴有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因症狀無特異性,高達75%患者感覺不到任何症狀;其發生率隨年齡增長升高,65歲以上發生率為5%,80歲以上成長為10%,推估全台約有20萬至25萬人罹患此病。
值得注意的是,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上5倍,死亡風險則多上2倍。這是因血液在心房內流速減緩或滯留時,易形成血栓,血栓剝落會順著血流達到腦部,便會造成阻塞,引發缺血性腦中風。據統計,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因心房顫動引起。
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指出,針對心房顫動患者,會給予傳統藥物華法林(Warfarin)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NOAC),以讓血液不易凝固的方式,達到預防中風的成效;因此,患者若在服用藥物期間突遇意外,如重大車禍、老年人易發生的跌倒骨折、大量出血等需要進行緊急手術時,患者凝血功能機制能否即時回復,直接影響緊急手術的成功率。
不論是服用華法林,或是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在遇到緊急手術時,一樣可能有不易凝血之情形。所幸,目前已有一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專一性的反轉劑,此專一性的反轉劑可快速反轉該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並能完全、持續效果超過12小時,即時提供心房顫動患者得以因應緊急手術的身體恢復凝血功能狀態。
傅維仁說,有了反轉劑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就像為心房顫動患者開起一盞預防中風發生的燈,當心房顫動患者突遇意外須緊急手術時,注入的反轉劑就像把抗凝血藥物的燈關起一樣,手術結束後可以繼續服用有反轉劑的新型抗凝血劑,將燈重新開啟減少中風發生,若能將此搭配治療,預期可嘉惠更多的心房顫動患者。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
▲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右一)指出,針對心房顫動患者,會給予傳統藥物華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圖/公關照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