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持規律的正常作息是守護健康的不二法門,近來卻傳出有年輕的寶可夢玩家到公園抓怪,再揪團去24小時的燒肉店吃到飽,不斷打嗝之餘,竟聽不見身旁友人的聲音,疑似出現耳鳴症狀。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指出,倘若「液體聚積於耳內,形成中耳炎,可導致聽力喪失。」《親子天下》雜誌也曾於今年4月引用英國耳鳴學會的調查資訊,提及「在任何時間地點,約10%的人口正在經歷耳鳴。」這些調查資料顯示,日常生活的習慣與行為都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不可仗勢自己年輕體力好,輕忽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從門診臨床案例發現,耳鳴、重聽多半是年逾4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病因多半是因為機能老化,內耳血管循環差等因素。而年輕人的耳鳴則往往是體力過度疲勞、情緒不穩定、壓力大、食用過量垃圾食物造成血管阻塞而內耳神經萎縮等狀況而引起耳鳴及重聽,一旦內耳神經受到影響,即會出現耳鳴、暈眩等症狀。
李宏信醫師說明,消夜吃到飽引發胃食道逆流和耳鳴看似並無直接關聯,實際上,引發耳鳴的成因可能是咽喉受傷發炎造成耳咽管障礙,加上胃酸持續性刺激,引起中耳積水或無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療耳鳴症狀的同時也需要治療腸胃及其引發的慢性中耳炎。一般常見的耳鳴,多半屬於耳內循環差、血路阻塞不通居多,隨時有發作之可能,內耳由蝸牛體、三半規管組成,蝸牛體主管聽覺,產生病變就會產生耳鳴,進而重聽、耳聾。
耳鳴的治療方式有三種,其一是給予患者清血藥物,打通內耳血路;其二是神經活化營養劑,幫助已損傷的內耳神經再生;其三是阻止血管過度收縮,防止內耳缺血而神經壞死萎縮。輕微耳鳴的患者服藥後3個月內,多休養,採清淡飲食,大多可及時痊癒。即使較為嚴重的案例,耐心服藥半年至一年左右,病情也幾乎都可以控制改善。
李醫師強調,許多年輕朋友自認身強體壯,將耳鳴歸咎於短暫的過度疲勞,認為自己只要多睡幾個小時,就能恢復活跳跳的精力。治療耳鳴,一定要把握黃金時間,久病不治的嚴重性可能會導致重聽、失去平衡感等其他連帶狀況,將會造成患者生活上更大的不方便甚至痛苦。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呼籲,聽力喪失會使人的寂寞孤單感倍增,也會影響原先的學習與工作效率,年輕人四處抓怪,熬夜沉迷寶可夢遊戲,恐傷身心,保持規律作息步調,才能找回健康。
延伸閱讀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名醫開講 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57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流鼻涕、鼻塞和頭痛。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專家開講 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47李宏信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3月5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專業醫師教你 如何完勝耳鳴、眩暈、鼻病」。 -
跨年演唱會倒數! 突發性耳聾求診人數恐再有一波高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79根據耳鼻喉科門診觀察,跨年晚會後的1周內,往往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的患者人數激增的高峰期。李宏信醫師說,突發性耳聾的醫學定義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是1種急症。雖然醫界對於其致病機轉仍不甚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中、病毒感染、壓力、糖尿病、內耳血管病變……等有關。 -
講座報名/耳鳴、眩暈、鼻病一網打盡 耳鼻喉名醫開講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1641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醫師說明,「治療耳鳴,才能預防重聽!」,而治療耳鳴時間相當漫長,至少得持續治療半年以上,直到症狀完全消失為止,病人一定要有耐性。聽力受損的民眾,可以每天服用綜合維他命及維他命C、E等可以活化聽神經細胞的維生素。 -
國中生吞嚥困難、打嗝想吐、食慾不振 胃食道逆流惹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65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胃食道逆流常見打嗝、吞嚥困難、喉嚨有異物感、火燒心等症狀,好發於年輕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