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體重控制好 不讓寶貝提早來報到

2550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
孕婦
▲兩胎間的間隔適當、開始懷孕時要有符合標準的理想體重,以及懷孕時期增加的體重,都是避免早產兒的因素。(圖/ingimage)
fiogf49gjkf0d

令每一位懷孕的準媽媽們擔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怕生出早產寶寶,所以,孕媽媽們都希望能把肚子中的胎兒養大,等預產期來臨,再生個足月、體重適中的健康寶寶。

所謂早產,是指懷孕周數滿20周,但未滿37周所生下的寶寶;或是出生時胎兒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胎兒,甚至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胎兒,都屬於早產兒。一般來說,出生時體重越低的早產兒,會面臨到的問題通常會越多。一般而言,對於妊娠32周以前發生,或是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需特別注意。

根據統計,早產兒除了面臨死亡的威脅之外,還會有因早產所致的各種急、慢性問題,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需要靠著呼吸器來維持呼吸,其他的早產兒還有合併症如高黃疸血症、敗血症、呼吸道疾病、後晶體纖維化導致失明,或顱內出血所遺留的神經傷害及腦性麻痺等。不但孩子一輩子得拖著病體,也是家庭沉重的負擔,因此,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兒,對於準媽媽們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題。


美國辛辛那提(Cincinnati)兒童醫院預防早產中心研究人員Emily DeFranco博士表示,研究檢視了從2006年到2011年間,將近40萬名的出生記錄,發現有幾個容易造成早產的風險因素,如果準媽媽多加注意並控制這些風險因素,將有多達四分之一的早產是可以預防的。所研究出的風險因素包括:兩胎間的間隔要適當、開始懷孕時要有符合標準的理想體重,以及懷孕時期增加的體重等。

兩胎之間的間隔時間要適當,因為媽媽的子宮需要休息,但並沒有具體說明間隔的時間。一般以產科觀點,單純從生理層面來考量,兩胎間隔以18至24 個月為宜。不過,這並不是絕對,因為還得考慮媽媽的年齡、產後身心復原狀況、哺育母乳情形,以及家庭經濟狀況等。

身體質量指數(BMI)在18.5至24.9間是健康的體重。根據美國醫學會建議,懷孕時的體重標準,若是孕前體重不足的女性,懷孕期間建議增加28至40磅(12.7至18.2公斤);孕前體重正常的女性,整個孕程體重目標增加25至35磅(11.3至15.8公斤);體重過重的女性則應控制在增加15至25磅(6.8至11.3公斤);至於肥胖的女性,只能增加11至20磅(4.9至9公斤)。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