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神來了「心」知道 乍暖還寒易中風

1896
【NOW健康 黃于庭/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柏青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柏青提醒,隨著年齡增加,心房顫動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尤其65歲以上應留意時常健康狀況。
fiogf49gjkf0d

春天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有時超出人體生理的調節範圍,容易造成心房顫動,使心房內血液無法順暢流動而產生血栓。當血栓流至腦部時,可能導致栓塞性中風,嚴重則有致命危機。醫師提醒,心房顫動患者可施以藥物治療或導管電器灼燒術控制病情,中風危險性較高的患者則須長期服用足夠的抗血栓藥。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柏青表示,近期門診常有80歲以上的病患因心房顫動引發中風而送醫急救,心房顫動式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現象。其中一位87歲病患因平時沒有留意心律不整的問題,導致心房顫動嚴重,形成腦部血栓而中風,且意識昏迷。隨著年齡增加,心房顫動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65歲以上患者達5%以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每年全球約550萬人因中風而死亡,其中,心房顫動患者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比沒有心房顫動者高出5倍風險,一旦發生中風,1年內死亡的機率高達50%。

吳柏青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局部心房內膜不正常快速放電造成的症狀,若長期心跳過快容易引發心肌病變及心衰竭,持續一段時間更可能引起心臟血栓,導致腦中風或腸子栓塞等併發症。至於發生心房顫動的潛在原因則有高血壓、心臟瓣膜狹窄、風溼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症狀或遺傳等誘發因素,如有上述疾病,且常心悸、虛弱、頭暈、呼吸困難者,應盡早就醫檢查。

不過,吳柏青醫師提到,心房顫動患者可透過藥物恢復竇性心律(正常心律),合併抗凝血藥物降低中風機率;部分患者長期服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易有副作用,也可藉由控制心室心搏速,降低因心跳過快造成心臟衰竭的風險;而經常發作、較嚴重的患者、藥物療效不佳,以及有嚴重副作用的患者,可施以電氣燒灼術治療。最重要的是,年長者應定期做健康檢查,如發現有心房顫動問題應盡速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