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手機問世後,越來越多人出現耳鳴困擾。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使用手機的族群,約9成5有耳鳴困擾;如果過去曾有耳鳴症狀,又長時間使用手機,容易增加耳鳴復發的頻率。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電磁波干擾耳朵細胞,進而引發聽覺神經受損,因此建議民眾使用手機接聽電話時間不宜過久,且最好左右耳輪替,避免單耳承受過大電磁波壓力。(2018-08-31 NOW健康 陳鴻謙/台北報導)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根據門診觀察發現,許多熱戀情侶喜歡用手機煲電話粥、用語音傳Line,一通電話下來時間可能長達2至3小時,當手機緊貼著耳朵,會使耳朵直接承受電磁波的干擾,且電話在接通時,電磁波最為強烈,若長期電話接聽時間過長,也容易導致聽覺神經容易受損甚至有些人的耳朵會產生耳鳴、聽不清楚的情況。
李宏信表示,耳鳴背後隱藏多種因素,像內耳血液循環不佳、受阻,中耳積水演變成中耳炎,神經老化、機能退化等,都可能引起耳鳴症狀。以中、壯年族群為例,最常見原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太大而引發內耳血管收縮、血流不順,進一步導致耳朵耳鳴、重聽,治療就得針對這些原因用藥。
患者如果是因內耳血流不順造成耳鳴,醫師通常會使用幫助血液循環通暢藥物、神經活化營養補充劑等,協助恢復內耳血流穩定,並修復受損神經、避免血管過度收縮,干擾聽覺神經養份補給。服藥治療通常需要2至3個月,才會逐漸改善,有些情況較為嚴重的患者,甚至要持續用藥1至2年的時間,情況才得以好轉。
會造成產生耳鳴的原因很多,包括頭部撞傷、打靶、鞭炮等之聲響傷害,病毒傳染、藥物中毒、過勞、焦慮、生活壓力...等都有可能會造成耳鳴,特別是聲響外傷,如在噪音環境中工作,或在大聲的演奏下,導致耳朵受傷而耳鳴,但最常見的是長期使用手機與耳機者,以及耳機聽音樂過久,最易造成耳鳴,而長時間的耳鳴也將逐漸破壞聽神經而使耳鳴聲變大,因此每個人應該保護耳朵不要受到聲響傷害,尤其是使用手機,3C 產品者,應拿捏使用時間,音量也不宜太大,最好也必須與耳朵保持距離,相較之下塞入式的耳機,最容易帶來傷害,因為聲音直接經過耳邊,將聲波震動傳到耳蝸牛體及神經,造成直接震傷。
在預防上除了不要過度使手機、3C 產品,尚須保持身體健康的良好習慣外,生活上也須調適,不要太勞累、焦慮、減少工作壓力,不要生氣...等,多休息才可以走更遠的路,也是很重要的。
長時間使用耳機、手機等會造成耳鳴,而耳鳴聲由小變大,長期則會影響聽力逐漸衰退而造成重聽或失聰,除減少造成耳鳴的因素外,還須長時間服藥治療,其藥物作用為,使血管擴大通順外,尚須使血管之滲透作用以利氧氣或養分滲入組織,並供給營養,復活神經增生劑等都有意義使血管通暢,神經再生而減少耳朵的傷害,可促進聽覺神經的改善及復活,而達到痊癒的目的。
李宏信提醒,當出現耳鳴症狀,應即早就醫,一旦錯過黃金治療期,聽覺神經受損就越難挽回。此外,耳鳴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甚鉅,越早開始接受治療,才能避免情況持續惡化。耳鳴初期症狀輕微,最容易受患者忽視,隨著發病時間拖長,耳鳴甚至轉趨尖銳,頻率增加,也有患者是24小時都在耳鳴,非常痛苦。因此建議民眾有耳鳴症狀,第一步建議諮詢專業醫師,釐清真正病因,並配合醫囑按時用藥減緩耳鳴帶來的不適。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叮嚀,民眾有耳鳴困擾,平常要盡量舒壓,生活作息要規律,避免熬夜、接觸過大噪音及長時間讓耳朵受電磁波干擾。另外,也要減少過於辛辣、刺激食物,當合併出現頭痛等其他症狀,一定要盡快接受檢查,找出病因,多爭取黃金治療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