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

現代人過度使用3C 「暈手機」成文明病

現代人過度使用3C 「暈手機」成文明病
3011
▲醫師警告生活手機不離手、再加上姿勢不良時間過長,未來慢性眩暈症恐悄悄上身。(圖/ingimage)

 

根據資訊工業策進會2018年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民眾平均每天使用手機時間介於2到5小時之間的占51.5%;超過5小時的重度使用者則有28.1%。一位32歲的粉領族每天上班必須緊盯電腦螢幕和手機,下班後還會藉由玩遊戲來舒壓,某天當她視線一離開手機稍微抬頭時,竟感到一陣頭暈目眩,即使閉眼也未完全改善,日前尋求醫師診治,竟被醫師警告生活手機不離手、再加上姿勢保持久坐不動時間過長,未來慢性眩暈症恐悄悄上身。(2019-01-29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

 

近幾年來3C產品已深植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但其中潛藏視力健康隱憂,也可能造成五官感覺失調等後遺症。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臨床上愈來愈多3C產品使用過度釀成文明病的案例,不少上班族主訴下了班就癱在沙發上滑著手機追劇或玩手機遊戲,尤其平時往返通勤時,在移動的車輛中依然緊盯著螢幕,久看手機後猛然離開視線竟感覺天旋地轉,必須休息一陣子症狀才會好轉,若長期不停地發作這種現象,則易成為永久慢性疾病。當此情況發生時應重新調整習慣,若症狀一直未獲改善時,則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診治,接受詳細檢查及治療以防併發症。

 

人的平衡系統包括眼、身體內部的感覺神經和三半規管、小腦、大腦和腦幹所組成,當大腦、內耳和身體已出現失衡,卻因長時間低頭看著手機,維持固定不動的姿勢下,大腦仍以為自己正在改變位置,正如有些人會暈車、暈船,現在愈來愈多人出現「暈手機」症狀,倘若加上工作、生活壓力大及休息不足,更容易惡化成眩暈症。

 

李宏信說明,眩暈的成因除老年人內耳生理功能退化之外,舉凡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或良性陣發性暈眩都很常見。一般人主要是因為內耳淋巴水腫,或是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導致堵塞不通,加上生活或工作壓力過大,引發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內耳血管過度收縮,影響血液、養分之供給。內耳生理功能逐漸被破壞,嚴重恐導致內耳神經壞死而萎縮,因而常有慢性眩暈症,增加治療困難度,而長年生活於恐懼中,隨時有發作的可能,因而不敢出國、出遠門等,其實只要治癒大可放心出遊。

 

通常急性眩暈症發作當下多半無法站立,需緊急送醫,治療對策上常會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和水分,藉以降低內耳淋巴液腫脹的內耳壓力,減輕症狀;平時會以增加血液循環藥物,搭配神經營養復活劑、血管擴張及增進滲透等藥物,促使達到內耳恢復正常運作的功能。尤其慢性眩暈症患者須耐心長期服藥,才能使內耳功能達到良好的改善。

 

眩暈與日常生活和情緒起伏有連帶關係,除發作時應留意發病時間長短、頻率及頸部轉動反應及是否伴隨耳鳴、聽力障礙、噁心、嘔吐等,有助醫師判斷病因,對症下藥。家醫科李政道醫師也提醒,眩暈患者治療期間應定期服藥,飲食避開高鹽、高油、高糖和辛辣食物外,應搭配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及減少手機使用時間等,適時舒解壓力,才能減低發作機率,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