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生率在世界敬陪末座,今年再創新低!根據內政部10日最新統計,前五月出生人數65,513人,死亡人數74,662人,自然成長率為負千分之0.93,出生人數較死亡人數少9,149人,首度出現「生不如死」的警訊。生育率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除了不婚、不育,不孕最是關鍵。
根據統計,2018年台灣男性初婚年齡平均32.5歲;女性初婚年齡平均則是30.2歲,超過30歲後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加上外在環境汙染及工作壓力等,導致更加難孕,每年約有4萬人求診不孕科,並且持續攀升,35歲以上女性更佔了七成多;初婚年齡晚錯過了黃金生育期,婚後超前部屬生育力檢查,刻不容緩!
超前部屬生育力檢查 找出「難孕」原因
許多晚婚的人,還是希望努力「做人」嘗試自然受孕,一再失敗蹉跎後,不得已才肯求助不孕門診。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李怡萱醫師提醒,高齡求子必須跟時間賽跑,必須及早做生育力檢查,找出「難孕」的原因,透過生殖醫學快速找出正確的方向努力,不少求診者因此成功懷孕,不見得需要投入「人工受孕」或是「試管嬰兒」療程,才能避免因小問題耽誤生育時機,面臨「不孕」。
李怡萱認為,應該將生育力檢查視為生子計畫的前哨站,內容很簡單,女性只要抽血即可檢查卵巢庫存量以及會影響到排卵功能的荷爾蒙 (包括抗穆勒氏管賀爾蒙AMH、泌乳激素、促甲狀腺激素、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男性則有精液分析項目。這些檢查能讓一窺生育力好壞,再加上輸卵管攝影、子宮鏡、經陰道超音波等檢查,更可以知道有沒有辦法自然懷孕。
一般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如:尿液檢查、血液常規(含海洋性貧血篩檢)、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德國麻疹抗體檢查、水痘抗體檢查、甲狀腺刺激素檢查、披衣菌抗體檢查、精液分析等等,較著重在「優生保健」,包括先天遺傳疾病,可能會造成懷孕風險的慢性病,或是可能在懷孕中傳染給寶寶的傳染病等等,以懷孕後母體和胎兒的健康為主要考量。但不孕趨勢漸長,除了優生保健的觀念,「生育力檢查」包括「排卵功能是否正常」、「能否順利自然懷孕」將愈來愈重要,因有時間緊迫性,建議新婚夫婦把握黃金生育期到生殖中心檢查評估!
台灣男性精液品質逐漸劣化 且有年輕化趨勢
台灣男性精液品質逐漸劣化,每c.c.精液的精蟲數平均每人每年減少48.75萬個,每人每次射精量年減0.03c.c.、每次射精精蟲數則年減300萬個,男性不孕 有年輕化趨勢,且逐年上升中。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生殖內分泌博士王瑞生醫師分析,外在環境汙染,加上現代人普遍外食,孕氣受到生活型態、塑化劑及壓力等影響,導致賀爾蒙失調,「年輕」也並不一定好孕,建議新婚夫妻一起做生育力檢查。
高齡除了影響生育力外,更關係胚胎的品質。根據統計,在有規律正常性生活下,小於30歲女性每個月自然受孕的機率約25%,30~40歲約10%,超過40歲要自然懷孕成功的機率就更小了。同時,隨著年齡上升,流產機率逐漸升高,胚胎染色體異常機率上升,30歲前為1/500,35歲為1/80,40歲為1/60,45歲為1/20。出現先天智能障礙和各種畸形兒的風險也越高,數據顯示,25〜29歲生育者,唐氏綜合症嬰兒發生率為1/1500,30〜34歲為1/900,35〜39歲為1/300,45歲以上為1/40。
生育力檢查籲歸類健康檢查
李怡萱醫師建議,現代人應該將生育力檢查,歸類於健康檢查的一部分,除了年齡關係,很多年輕人也因各種因素影響生育力。其實現代社會比較開放,只要未來有計畫生孩子,若有婚前性行為,甚至想先懷孕再打算結婚的情侶,生育力檢查其實不用受限在婚後,越早開始越好,畢竟,隨著年齡增加,精、卵品質下降越快,不僅容易造成不孕,更易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影響下一代健康。
原文及圖片轉貼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