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太忙、出門前忘了擦藥」、「中午跟同事聚餐,又忘了吃藥」,中醫師面對皮膚病患回診時層出不窮的理由,以及病人未好好配合醫囑,卻又質疑為什麼這麼久還治不好的聲音時,往往覺得很無奈。(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 2020-07-13)
至於什麼樣的病人是醫師眼中的NG病人呢?中醫師鄭愛蓮表示,不久前1位媽媽帶著近20歲的孩子來複診第3次,因為治療溼疹過程中皮膚冒發的疹子比較多、有發炎紅腫的現象,看診時提醒藥膏一定要按時擦,皮膚要清潔乾淨,避免感染,未料媽媽卻只想透過中藥進行體內調理就好;也有病人則是不按時吃藥,原本頻率為1天該服用3次,卻時常會漏掉這餐或那餐。
面對飲食方面的叮囑,經常有患者因不清楚烹煮過程,而誤踩地雷,但有些患者卻是抱持著僥倖或鐵齒心態,直到回診後復發情況嚴重,紅疹特別多,才坦白開戒牛肉或魚肉,沒想到很快就發作,一到夜晚又癢到輾轉難眠。
鄭愛蓮指出,面對自主意識強或不規律服藥的病患,病情治療同樣會大打折扣,尤其中醫治療溼疹、汗皰疹等皮膚病時,主要以祛溼為主、內外兼治,藉由內服健脾利溼、疏肝理氣,補肝補腎的中藥方調整溼熱體質,將體內廢物、毒素排出體外,並搭配中草藥製成的藥膏塗抹,以及洗浴方式加強療效,用肥皂輕抹於皮膚再沖洗乾淨,上藥膏方能有助藥效吸收。
因每位病患體質不同,病程時間長短不一,療程可能長達6個月以上,通常治療初期的前2周到3個月左右會有過渡期,體內的溼毒會陸續被誘發排出,冒發出看似比初次就診時更多的紅疹,此時病人遵照醫囑的程度相當重要,只要渡過這段期間,皮膚病症就會明顯好轉。 鄭愛蓮提到,就像是近期1名男性外務員因全身溼疹發作前來求治,病史已將近2年,紅疹長滿手、腳、身體及臀部,遇上悶熱又溼雨的天氣時,出汗就容易發癢,穿雨衣又會悶住皮膚,實在很難照護,幸好病患按醫囑切實做好皮膚清潔、按時擦藥,再搭配中藥調理,出外流汗時備毛巾擦汗或乾淨衣物替換,3周回診就明顯獲得改善,雖然仍有冒紅疹,但不再紅腫發炎,可說是中醫師眼中的病人典範。
中醫認為皮膚病起因於身體無法正常代謝,體內溼毒過多所導致的結果,必須按時服藥調整體質恢復正常代謝,並用肥皂清潔皮膚後再塗抹藥膏,就能避免紅疹在過渡期又發炎感染,而牛肉、海鮮及酒精類等飲食是禁忌,先忍一時口慾,復原後就能逐步恢復食用。鄭愛蓮呼籲,皮膚病治療的過程中,成效一半來自醫師的專業,另一半取決於病患的配合度,是皮膚病症能否盡速復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