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約60歲的陳先生,在二十餘年前即被診斷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先後動過鼻中膈彎曲手術、軟顎手術等都無法獲得改善,多年來過著睡覺時鼾聲如雷、睡眠品質不佳且白天精神不濟的生活。直到今年接受了上呼吸道重建手術才真正止鼾,大嘆之前真是白挨了兩次刀。(2016-08-23 NOW健康 吳思奕/台北報導)
收治這名個案的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及中山醫院主任醫師、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龍醫師說,患者在初診時自述受打鼾之苦已二十餘年,先後開了兩次刀並無顯著成效,讓他相當沮喪。所幸在許文龍醫師的協助下,透過X光、內視鏡、血氧檢測後發現,患者罹患的是典型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且為構造不良而導致通氣量不佳,只要進行上呼吸道重建手術即可獲得改善。
至於為何先前的手術都無法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許文龍醫師解釋,主要是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複雜,需考量整體上呼吸道相關器官,鼻腔、鼻竇、咽喉,甚至喉嚨等位置、構造及其功能等,因為它們彼此不但缺一不可,且環環相扣、相互影響。
以個案的陳先生為例,雖然患者先前曾動過兩次手術,但都只針對單一部位進行修正,沒有全盤的考量,所以效果不彰。以第一次手術來說,患者接受了鼻中膈彎曲手術,將彎曲突出的軟骨切除,但只修了前頭的軟骨,看似接收空氣的管道及空間增大,但因下後方的軟骨維持原樣,導致吸了空氣到鼻腔,到後頭卻堵塞,實際能進到肺部的氣體仍少之又少。
再加上患者其實不僅有鼻中膈彎曲的問題,而是連帶鼻夾內的黏膜有腫脹的情形,導致通氣口相當小,就算是改善鼻中膈彎曲的狀況,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因此挨了刀卻仍受打鼾之苦。個案在接受上呼吸道重建手術後,將鼻中膈、下鼻夾等處重新定位,並以電波刀改善黏膜腫脹的問題後,通氣量達手術前的6至15倍。如此不但改善了惱人的打鼾問題,因通氣量高、血氧含量高,疲累感也一併消失,白天變得更有清神。
許文龍醫師強調,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複雜,絕對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此簡單,而是需要全盤考量的上呼吸道重建手術,才能讓患者獲得根本的改善。此外,由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時常被國人忽略的睡眠障礙疾病,患者多半打鼾問題嚴重,伴隨有白天精神不濟的問題,輕者工作效率低落,嚴重者則因時常不自覺的打盹而釀成車禍意外。因此,一旦有習慣性打鼾,且鼾聲很大、暫時的呼吸中止、醒後口渴、白天疲勞、嗜睡等症狀,就得立即就醫檢查,接受必要的治療,以免發生憾事後悔莫及。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