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視盛行率高,加上現代人使用3C產品時間增多,近距離、過度用眼,無形中造成近視度數快速加深。眼科醫師提醒,近視不可逆,唯有及早控制近視,才可能降低日後受到高度近視危害的潛在風險。(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 2023-12-15)
高度近視眼軸增長 導致眼球較突出
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目前高度近視的定義以超過600度為指標,當眼睛看近距離時,影像會移動到視網膜後方,倘若近距離用眼時間過久,眼睛調節會比較費力,眼軸也會增長形成高度近視,導致高度近視患者眼球會比較突出。
罹患高度近視除了用眼習慣不佳,近距離過度使用,遺傳因素也不可忽略,研究發現,高度近視也是多染色體遺傳,並非單一染色體決定,意即父母其中1人是高度近視,子女有近5成高度近視的機率,如果雙親都有高度近視,子女罹患高度近視機率恐逾6成。如果1年增加75至100度,就屬於高度近視的危險族群,近來追蹤發現疫情期間1年增加50至75度已很常見,一般近視每年平均增加25至50度會是比較合理的範圍。
陳逸川醫師指出,高度近視患者眼軸前後拉長,易造成視網膜周邊部位變薄,黃斑部會因此失去該有的養分,導致循環供應變差進而產生病變;再者,視網膜也容易造成破洞,臨床上常見打籃球、棒球等,不小心被旁人手撞到或被球K到,就可能導致視網膜剝落,不僅有失明風險,及時手術處理也未必能回復到原本的視力狀態;值得注意的是,還可能合併早發性白內障和青光眼,因此成年前控制度數盡量愈輕愈好。
預防高度近視 從改變用眼習慣著手
在預防高度近視方面,陳逸川醫師說明,若本身有高度近視體質,除了日常要注意用眼習慣、限制近距離用眼時間,包括寫字看書頭要抬高、燈光充足,不要過度沉迷3C產品。若家有愛打電動和愛閱讀的孩子,父母通常會管制打電動的孩子視力健康,但在臨床上一個有趣的現象,除了過度使用平板、手機愛打電動外,非常愛閱讀小說、漫畫等書不離手的孩子,眼睛常在聚焦在30公分內,也是近視度數加深很快的族群,建議寫完功課後安排中遠距離的休閒活動,或遠眺放鬆都對眼睛健康有幫助。
如果初期假性近視在50至100度以內,治療上會先點短效型散瞳劑,持續作用約6小時,睡前點白天不會受影響;若度數邁進150度則改用長效散瞳劑,藥效會持續2至3天,對於放鬆調節睫狀肌效果很好,但白天瞳孔會散大,眼睛易有畏光反應,戶外要做好戴太陽眼鏡或帽子防止紫外線照射。
如何控制近視度數? 醫解析矯正治療
關於高度近視的矯正治療,陳逸川醫師強調,當實際近視度數逾150度、或是規律點散瞳劑度數仍在加深,又或是沒戴眼鏡、黑板卻看不清時,此時就可考慮選擇角膜塑型片來控制度數。角膜塑型片原理在於睡覺時配戴能讓角膜弧度被塑型,使角膜中心變得比較平緩,讓近視度數暫時隱藏,白天不戴眼鏡都能看清楚,在戶外不會刺眼畏光,打球運動都比較方便。臨床統計顯示,角膜塑型片配戴3年,小朋友近視度數約可控制在50至75度的增幅,由此可見,角膜塑型對於控制小朋友近視成效頗佳。
然而角膜塑型鏡片配戴技術門檻較高,必須在合格醫療院所、眼科醫師監督下配戴,需依照角膜弧度找出適合個人的鏡片才能達到效果,每天鏡片必須徹底清潔,定期每3個月回診1次追蹤,鏡片年限約2年應汰換。門診中遇到有些家長誤以為高度近視透過近視雷射就能被治療,陳逸川醫師澄清,雷射僅改變角膜弧度,但視網膜的傷害不可逆,若高度近視度數愈深,視網膜則會愈不健康。因此,除了避免度數衝太快,每年定期回診,如果日常感覺眼前飛蚊增加,或光突然在閃動,應提高警覺進一步就醫檢查。
# 首圖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