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

這些疾病恐演變成洗腎 改善體內微循環「腎」重保健

3661
▲腎臟是由許多腎絲球以及腎元所組成的,有著豐富的微血管,如果血壓、血糖或血脂控制得不好,就容易造成血管壁傷害及病變。(圖/NOW健康製作)

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年報指出,台灣人末期腎臟病發生率、盛行率均為世界之最,這可能跟老年人口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人口的增加所引發的腎臟病有關。此外,台灣人不當的用藥習慣,包括使用具腎毒性藥物所造成的腎臟傷害,或慢性病人未依正規管道治療,聽信偏方服用宣稱可治病之藥品、藥草等進而引發腎臟病變。(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 2021-02-05)

腎臟是由許多腎絲球以及腎元所組成的,有著豐富的微血管,如果血壓、血糖或血脂控制得不好,就容易造成血管壁傷害及病變。血壓若未控制好,身體處在高血壓狀態時,腎臟也無法有效過濾身體的廢物,導致腎臟病的發生,而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容易導致腎絲球硬化及腎元破壞。

所謂的微血管,也是組成微循環的基本元素,當腎臟的微血管阻塞了,意味著腎臟細胞所需要的營養和氧氣無法藉由微血管的運送來取得,同時細胞要代謝掉的廢物也無法透過微循環排出,時間久了,當腎臟得不到養分,老舊廢棄的物質排不出去,就會造成腎臟的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需洗腎的狀況發生。

而根據統計,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高血壓,所以高血壓也是造成洗腎的一項重要指標;相反的,腎臟若去功能會造成鈉鹽及體液滯留,就需要透過血壓提升來達到排除多餘鈉鹽及體液的代償作用,兩者息息相關。而高血壓也與微循環有關,當微循環出現障礙時,身體為了讓血液流動順暢,因此提升血壓來代償,短期雖能滿足部分器官需求,但長期下來恐付出健康的代價。

因此,改善身體微循環便是維持良好腎功能、避免步入洗腎的第1步,除了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之外,可以適量攝取新鮮蔬果和含氧量豐富的食物,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也是增加身體含氧量、讓微循環順暢的方式。

而現代人大多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工作,加上外食的飲食習慣,較難兼顧工作與健康。現在市面上也有幫助人體促進微循環的設備,透過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療方式,來自德國的(BEMER班默磁場治療儀,即使在家也能改善微循環,幫助廢物代謝,以減少疾病上身的機率,這也是避免洗腎發生的選項之一。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