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雷射手術

近視矯正新技術飛秒雷射 美國飛行員愛用

1465
▲雷射近視手術在全球已有超過數千萬人的成功案例,然而對台灣民眾而言,還是有點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對這手術的安全性持有一些心理上的疑慮。(圖/ingimage)

 

十多年前,當湯姆克魯斯的電影《捍衛戰士》正風靡全台的時候,美國有一位真正的海軍飛行員,在從TOP GUN的種子教官退役後,因為個人的興趣所趨,轉向從事眼科醫療的研究工作,沒有人能夠料想到,他個人的選擇加速提升了全球在雷射近視手術領域的研究,他就是目前負責美國軍方十二處雷射近視研究中心,同時是NASA鷹眼計畫主持人的Dr.Schallhorn。(2009-06-04 NOW健康 李彥萱/台北報導)


雷射近視手術在全球已有超過數千萬人的成功案例,然而對台灣民眾而言,還是有點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對這手術的安全性持有一些心理上的疑慮。其實近視屈光矯正手術已經發展近二十年,近年來更因INTRALASE飛秒雷射的出現,將這技術推上高峰,據Dr.Schallhorn表示,在有效臨床數據的分析與報告顯示,搭配飛秒雷射的ilasik全雷射近視手術,不論在安全性、視力品質的提昇,或者是在民眾對術後夜間視力的關注,其技術已臻純熟,甚至已經通過無重力、低氧濃度的太空環境中的測試。


與Dr.Schallhorn合作密切的張正忠醫師表示,INTRALASE飛秒雷射與LASIK近視雷射角膜層狀重塑術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飛秒雷射擴大了以往近視屈光手術可矯正治療的範圍。首先,傳統的LASIK是運用板層刀進行手術所需的角膜瓣製作,在製作過程中會有角膜組織耗損的狀況,進而影響雷射光在施打時可汽化的厚度,相對的限制了準分子雷射光可治療的度數,所以從前屬於高度、重度的近視患者,常常因為角膜厚度不足而未能通過嚴密的術前檢查。再者,因為飛秒雷射全程使用電腦操控,以十微米的雷射光點,在角膜組織上打出平整的氣泡,提高了角膜瓣製作時的精確度,避開板層刀可能造成的高階像差,同時醫師也獲取了更大的光學治療區。


光學治療區的大小是直接影響患者的術後品質,光學治療區越大,視力品質越佳,夜間眩光的發生機率就越低。所以INTRALASE飛秒雷射充分造福了以往因為高度近視、角膜厚度不足,而不能接受手術的人。


傳統使用板層刀的雷射近視手術,對於接受手術的患者也有年齡上的限制,最佳的年齡範圍是20歲到35歲,張正忠醫師進一步指出,因為一般人在趨近40歲的時候,老花眼會逐漸的產生,所以眼科醫師大部份就不太建議患者接受手術,然而在INTRALASE飛秒雷射的出現,依靠它精準細膩的動作,可以做有效的修正,所以受術者的年齡範圍幾乎可以達到50歲。


以INTRALASE飛秒雷射製作角膜瓣為基礎,張正忠醫師同時說明,結合了傅立葉前導波虹膜定位系統,所完成的準分子雷射屈光手術,就被稱之為iLASIK全雷射手術,在Dr.Schallhorn研究團隊的努力下,iLASIK全雷射手術已被美國太空總署所核准,不僅是太空人可接受此種手術,甚至美國空軍還全額贊助他們的飛行員去做此手術。可惜因為儀器購買成本昂貴,盡管美國地區已有超過500台的INTRALASE飛秒雷射,但在國內目前有能力擁有此一完整平台的醫療院所實在不多。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