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問題

搔癢難耐癬為人知 中醫從內調理除病源

1502
▲中醫師鄭愛蓮曾收治一名患者,在服用中藥初期因毛細孔大開向外排溼毒,因此爆發紅斑至全身各處甚至臉部,還被同事笑稱猶如「關公出巡」。(圖/ingimage)

 

入冬冷氣團接力發威,低溫籠罩下,不少乾癬病患又開始發作,頭皮、四肢、臉部甚至私密部位等冒出紅色斑塊,伴隨搔癢而困擾不已。且乾癬容易反覆發作,相較於其他皮膚疾病,治療期會再拉長。(2018-01-25 NOW健康 林雁茹/台北報導)


而中醫在治療乾癬的初期,會誘發體內的藥毒和溼毒排出,以致乾癬的皮損部位由原本的小塊狀擴大並集結變成一大片,發紅脫屑看似惡化,夜晚發癢症狀也會加劇,這些都是反彈現象,多數人需歷經1至2月或3至4月不等,才會慢慢由乾癬患部中心向外逐漸淡化直到復原。中醫師鄭愛蓮說明,通常頭部和身體軀幹會比腳部痊癒速度稍快,因此只要熬過中醫治療反彈期,乾癬症狀就會明顯改善,有耐心且持續治療到穩定期,日後的復發率也會大幅降低。   


鄭愛蓮曾收治一名患者,在服用中藥初期因毛細孔大開向外排溼毒,因此爆發紅斑至全身各處甚至臉部,還被同事笑稱猶如「關公出巡」。治療期間全身及原發部位鼠蹊處一年中反覆發作4至5次,尤其凌晨1至3點人體運行至肝膽經,又奇癢無比,透過服用水煎藥、輔以針灸,才讓他夜晚得以入眠。   


經過第一年持續性服藥治療,飲食採全素,到了第二年,乾癬發作範圍縮小至僅有臉和四肢,就連遭到入侵的灰指甲,也在潛移默化的治療下有了好轉。問診時常遇有病患對長期服用中藥恐有重金屬存疑,鄭愛蓮表示,多數皮膚病患除皮膚有異狀,脾胃機能也代謝不佳,用藥治療上很少用苦寒藥物來清除體內溼熱,只有初期會善用荊芥、牡丹皮、地膚子、白鮮皮等具止癢功能的藥方,中藥材經藥檢局把關可安心,透過階段性的短期用藥,待不癢後就會停藥,改以補氣、補血和調理脾胃的藥方,著重健脾利溼,改善體質後能有助去除病源。   


門診中也有不少皮膚病患在服中藥後感覺有改善,就半途而廢、不再繼續治療,往往日後工作壓力暴增、飲食不節,就像個不定時的隱形炸彈,再度爆發。鄭愛蓮提醒,中醫治療循序漸進,過程中即便反覆發作,病情和病程也會逐漸緩和,尤其病史越長則更應具備耐心,再配合飲食忌口的醫囑,相信脫離「癬」境指日可待。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