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8旬嬤主動脈瓣膜狹窄險命危 不開胸微創手術重獲新生

883

隨著年紀愈大,心臟瓣膜容易逐漸鈣化增厚,逐漸發生狹窄狀況,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胸痛、暈倒、容易喘等症狀,出現心臟衰竭現象,多數患者不願冒險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現在有新的治療方式「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置入新的瓣膜不必再承受開胸高風險。(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 2023-11-30)


8旬嬤嚴重主動脈瓣狹窄 TAVI手術後恢復佳行動靈活


現年96歲高齡的趙婆婆,在84歲那年時常感覺心臟無力,平常走路眼前甚至瞬間會黑成一片,且常感到很喘、呼吸困難,無法躺平睡覺,即便服用鎮靜劑輔助睡眠仍效果不彰,只能坐著睡覺。後來在家人陪同下去台北榮總檢查,趙婆婆提到,當時腿腫嚴重到幾乎無法好好走路,走2步路就喘得上氣不接下氣,經診斷是主動脈瓣膜狹窄,但起初因害怕開心手術風險,因此僅選擇透過服藥控制,這樣戰戰兢兢平安捱過了3年。


直到趙婆婆87歲時,在台北榮總心臟血管中心結構性心臟科主任陳嬰華醫師檢查及建議下,決定做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簡稱TAVI),不用開胸且風險相對較低。


陳嬰華醫師表示,趙婆婆在術前的EF值(Ejection Friction)只有23%(正常應超過50%),胸部X光片顯現嚴重的肺積水,瀕臨呼吸衰竭,因此在進行TAVI手術時需使用葉克膜支撐。術後這8年以來,趙婆婆恢復良好,不僅日常走路運動非常靈活,不會再感到喘,晚上也很好睡,每天會到河堤邊運動、練習拉筋等,重拾良好生活品質。


現在趙婆婆只需要每3個月固定回診追蹤即可,近期回診檢查,心跳也都維持60多下穩定度,狀況良好。雖然過去TAVI手術要價不斐,但趙婆婆認為,健康是無價的,能夠繼續好好活著,一切都很值得,也珍惜能繼續享受與兒孫的天倫之樂。


▲術後趙婆婆不僅日常走路運動非常靈活,不會再感到喘,晚上很好睡,白天很有精神,每天會到河堤邊運動、練習拉腿等,重拾良好生活品質。(攝影/林志遠)


年紀大使瓣膜鈣化 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主要有3大症狀


陳嬰華醫師解釋,人的心臟共有4個瓣膜,介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中間的主動脈瓣是1個重要門戶。主動脈瓣正常開口是3至4平方公分,年紀增長,瓣膜會產生鈣化沉積,導致瓣膜愈來愈狹窄,當瓣膜開口不到1平方公分以內,即為嚴重主動脈瓣狹窄。通常主動脈共有3個瓣膜,但有1%的人罹患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天生只有2個瓣膜,所以40、50歲時發生嚴重瓣膜狹窄的機率也會提高。


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主要有3大症狀:胸痛、暈倒或頭暈、氣喘及心臟衰竭。胸痛是因為當主動脈瓣變得較狹窄時,心臟必須用力收縮、血液才能打到全身,導致心臟變得肥厚,即便沒有心血管問題,相對會造成心臟缺氧;若走路突然暈倒,這是因心臟肥厚時,會出現心律不整,或心臟打出來的血液不夠所導致的結果;隨著心臟愈來愈肥厚,心臟的血液無法順利輸送出去,便開始有氣喘、心臟衰竭的現象。


▲趙婆婆認為,健康是無價的,能夠繼續好好活著,一切都很值得,也珍惜能繼續享受與兒孫的天倫之樂。(攝影/林志遠)


TAVI不需開胸且傷口小恢復快 局部麻醉有助減少感染風險


傳統外科手術置換瓣膜,必須切開胸骨,傷口很長且必須全身麻醉,手術過程中須讓心臟停止跳動,高齡年長者往往因身體虛弱、加上有其他疾病,使得手術風險大幅提高。


陳嬰華醫師說明,TAVI手術的優勢在於不需開胸,從鼠蹊部劃開1道小傷口,從股動脈置入導管,沿著主動脈到達主動脈瓣膜時將其打開,植入新的瓣膜,就可以開始正常功能,手術時心臟不需停止跳動,做完微創手術後立刻用血管縫合器將傷口封起來,傷口非常小。


此外,術中採用局部麻醉,好處是不需插管,術後能立刻清醒,因不須經過拔管程序,相對減少肺部感染風險,這也縮短術後住加護病房的時間,且術後恢復快,住院時間更縮短到2至3天即可返家。


目前在台灣,TAVI手術已開放有條件健保給付,經醫療團隊詳細評估後,符合特定條件者,可申請健保給付,以減輕患者醫療負擔。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