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

植牙醫糾層出不窮如何自保? 慎選牙醫師「植」得安心

1336
▲植牙前應停看聽,除了優良植體、假牙,再加上醫師的專業與經驗環環相扣,植牙後應每半年定期回診1次,及早發現問題,防患於未然。(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根據醫療改革基金會統計,來自植牙引起的醫療糾紛約有3成7,是牙科治療的首位。事實上,人工植牙技術發展至今已有50多年歷史,隨著植體材料和手術技術進步,透過植牙讓缺牙變有牙,已經是相當普遍且純熟的治療方式,究竟造成植牙醫糾仍為數不少的原因為何?

牙醫師徐慶雲提醒,雖然植牙技術已進步許多,但人工植牙仍屬於高難度的技術,無論是術後植體過沒多久就產生鬆動,或是不慎造成鼻竇穿孔、神經損傷等後遺症,都可顯示植牙前選擇擁有專業技術和經驗豐富的醫師,是保障植牙成功率的關鍵因素,醫師必須不斷進修增進技術,才能確保手術的安全性與日後長久使用的壽命。

徐慶雲醫師表示,當缺牙時間過久時,上顎竇往往會朝向無牙區延伸,導致骨頭高度不足,通常醫師術前會經過評估患者的個別狀況,進行上顎竇增高術,有時甚至合併骨粉使用,好讓骨頭厚度增加以利於植體順利植入;再者,下顎植牙在鑽洞時也應小心謹慎,尤其應避開下齒槽神經,植牙時必須精確計算植體長度,必須與神經管擁有足夠的安全距離。若植牙時上顎竇不慎打穿,容易造成上顎竇感染、鼻竇炎;下顎若鑽到神經管,則恐導致下巴產生麻痺感,不可不慎。

至於植牙是否有適合的年齡?其實,牙床骨條件是否良好才是重點。徐慶雲醫師曾收治1名年約60歲女性患者,退休後常跟姊妹淘一起遊山玩水品嚐美食,但長久戴活動假牙的她,必須吃軟爛食物、常感覺食之無味,在臉書等社群網站拍照也覺得不好看,現在終於鼓起勇氣決定植牙。由於她並非全口無牙,因此經過X光片判斷,選擇後牙區牙床骨健全、適當的植牙位置,順利完成植牙,術後患者不僅重拾咀嚼美食的功能,也因為有了固定牙齒能改善臉頰凹陷、多點豐潤度,拍照時也變得比以前更愛笑了。

徐慶雲醫師提到,現今植體種類多元,選擇來自歐美等大廠牌相對有保障,不僅經過長久的人體實驗,植體表面特別處理,有助於植入後降低可能的排斥作用,使用也比較安心。此外,植牙後的保養清潔絕不可馬虎,雖然植牙後的人工植體不會蛀牙,但仍須慎防植體周圍炎,尤其若有牙周病史,植牙術前必須先徹底治療牙周病,以免牙周病菌在口腔內相通的環境中流竄,造成植體旁的骨頭被侵蝕,最後導致人工牙齒鬆動的悲劇。

一般來說,植牙前若骨頭條件不佳,補骨後須等待3個月觀察骨頭生長狀況,再決定是否進行植牙,坊間有強調快速植牙、立即承載,以長久使用的角度還看,多半較有風險性。徐慶雲醫師強調,植牙前的評估與溝通不可或缺,若年長者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應先諮詢停用抗凝血藥物的安全時間;糖尿病患應控制血糖,以免影響傷口復原速度;骨質疏鬆患者也應留意可能的風險。

坊間常見一些新開業的牙科診所,以裝潢優美、低價策略吸引消費者上門,最後致植牙失敗的案例層出不窮,雖然植牙成功率並非百分百,但植牙前若能掌握患者的牙齒型態、骨頭條件,如同改房子前必須先確實打好地基,上方建設的房子才能鞏固,植牙原理亦同,成功的植牙與醫師本身的經驗值密切相關。總之,植牙前應停看聽,除了優良植體、假牙,再加上醫師的專業與經驗環環相扣,植牙後應每半年定期回診1次,及早發現問題,防患於未然。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