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癌症都位居國人10大死因的榜首,每年奪走數萬條人命,嚴重危害國人健康。由於早期症狀多半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等到發現時通常需要面對西醫的手術、化療、標靶藥物治療等一連串的療程,這些療程也會因骨髓帶來傷害,使得白血球、血小板、血紅素下降,患者甚至可能因為免疫功能不足造成感染,引發敗血症或因血小板不足,出血不止而喪命。(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 2020-12-18)
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的治療方式一直是醫療界最重要的議題,目前主流治療癌症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療法,但在化療後因為殺傷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使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的身體不適,才是讓患者最難受的副作用,在化療後半衰期用中醫輔助,修復受傷的骨髓黏膜,恢復造血功能就更顯重要,讓患者正常產生免疫力,以增強抗癌體力。
陳瑞聲進一步說明,化療藥物能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會傷及健康的細胞,當傷害到人體免疫系統的骨髓造血細胞時,稱作骨髓抑制,骨髓黏膜因受破壞而損傷,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這是癌友在化療期間身體虛弱、容易疲勞、食慾不振、噁心想吐、走路會喘、手腳發麻、皮膚搔癢、記憶力減退的源頭,因此修復受傷的骨髓,才能真正緩解化療副作用,更有體力面對日後的療程。
如何有效修復骨髓、抑制副作用產生呢?陳瑞聲指出,西醫通常採取個別補充的策略,意即當白血球不足時,施打生長激素幫助生長;血紅素和血小板不足時,就以輸血方式快速補充,不過這種方式只是添加,很快就用完了,仍然沒有針對骨髓黏膜和造血細胞進行修復。而中醫在降低骨髓抑制方面,有較大的發揮空間,針對不同患者的體質和需求,用珍貴中藥材調配護髓解毒湯,不會與化療藥物產生衝突,在每次化療的半衰期服用,可快速幫助體內的白血球、血紅素和血小板維持免疫功能運作,有助於減少約8成的副作用,在每次化療前先進行抽血檢查,觀察到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指數同時上升,表示已恢復骨髓功能。
陳瑞聲提醒,透過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健康檢查,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用中醫輔助提升免疫力,降低化療的副作用,也能為身體打好基礎,讓患者有足夠體力撐過整個療程,延長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