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

國人飲食習慣改變 攝護腺癌罹患率上升

1725
▲國外研究發現,亞洲人以及移民歐美的亞裔第一代攝護腺癌盛行率並不高,然而亞裔第二代的盛行率卻與歐美人士不相上下,顯示西方飲食及環境與攝護腺癌發生可能有關連。

 

近年來亞洲各國飲食西化,肉食機會增多,加上食品工業使用化學添加物十分普遍,以致體內毒素隨年齡增長而累積,罹癌機率大增,國內攝護腺癌發生率也逐年攀升。值得一提的是,篩檢技術的進步,也是攝護腺癌發生率升高的主因之一。 (2013-10-11 NOW健康王宇仁/台中報導)

 

病從口入 毒素就在你身邊

 

正所謂病從口入,飲食中過多的食品添加物,不僅帶來身體毒素的堆積,對於人體健康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視。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陳卷書醫師表示,國外研究發現,亞洲人以及移民歐美的亞裔第一代攝護腺癌盛行率並不高,然而亞裔第二代的盛行率卻與歐美人士不相上下,顯示西方飲食及環境與攝護腺癌發生可能有關連。

 

攝護腺癌根除性開刀手術因術後可能留下尿失禁及不舉等後遺症,令許多患者聞之色變,退而尋求保守性治療,以致延誤根治時機。如今醫界引進先進的氬氦刀手術,傷口微創,且能保留著正常排尿功能,對擔心開刀後遺症,或是不適合接受開刀治療的患者,是另一個治療選項。

 

台中榮總門診統計,約三成攝護腺癌患者確診時已至晚期,發生轉移,不適合開刀治療,其餘大多數患者則是透過肛門指診及抽血檢驗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異常,再經攝護腺切片確診為早、中期(未轉移),一般多建議接受根除性開刀治療,半數以上患者都能根治不再復發,甚至有單一淋巴轉移患者接受開刀治療後,仍存活超過十年的案例。不過,根除性開刀手術常有尿失禁及不舉等尷尬後遺症,讓許多患者難以接受,如今則可選擇接受電療、海福刀或氬氦刀等局限性手術來治療。

 

氬氦刀治攝護腺癌 助患者提升術後品質

 

電療方式歷史較悠久,臨床經驗多,不需麻醉,但缺點是療程要分成40次左右進行,一般安排週一到週五,一週五次,持續八週之久,許多家屬為了方便患者就近治療,往往在醫院附近租屋。至於海福刀治療則利用能量「隔空打牛」的原理,可針對低危險與中危險群患者做一次性治療,無刀口,沒有感染風險,但需經全身麻醉,風險較高。

 

而氬氦刀是利用氬氣將癌細胞凍成冰球,然後以氦氣快速加溫,對癌細胞做一次性破壞,過程不出血,低、中、高危險群患者都可接受,而且只需半身麻醉,在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進行,安全性較高。

 

陳卷書醫師指出,台中榮總平均每年完成百餘例攝護腺癌根除手術個案,以往以開刀為主,輔以達文西手臂,提高安全性與早期禁尿率,近二年來針對不適合開刀的患者,引進氬氦刀治療,已完成近20個案例,半數以上都是80歲以上的患者,預後相當良好。

 

一般來說,生命餘年超過10歲以上,身體狀況好的患者,開刀治療對攝護腺癌的控制效果,要比三種局限性治療還來得好。不過,對於年紀太大,不適合全身麻醉的患者,或是腹部動過刀及不願腹部動刀的患者來說,氬氦刀是理想的選擇。

 

不過,陳卷書醫師提醒,氬氦刀是以微針穿過會陰部進行冷凍治療,術後僅會留下極小的傷口(針孔),約有小於1%的少數患者可能產生尿道直腸廔管,導致尿液滲入直腸的情況,需特別注意。至於75歲以上高齡患者,或是合併有尿毒或心肺等疾病的患者,攝護腺癌致死的機會低於原有的疾病,故不建議積極手術治療,改以提高生活品質做為治療目標。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