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甲狀腺癌恐腫瘤侵犯食道、氣管 醫師解析標靶作用

3722
編輯部 整理報導
晚期甲狀腺癌恐腫瘤侵犯食道、氣管 醫師解析標靶作用
▲甲狀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腫瘤慢慢變大之後,病人可能出現頸部腫塊、頸部疼痛,若影響到食道會出現吞嚥困難,而影響到喉返神經會出現聲音沙啞,或影響到氣管會造成呼吸困難。(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有位70多歲的男士,來到診間時,頸部有顆非常大的腫瘤,位於頸部中央,大約7、8公分,已侵犯氣管、壓迫食道,讓病人無法說話、無法進食,呼吸也比較喘」,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副教授陳彥豪醫師表示,因為不適合開刀,所以在確定診斷為甲狀腺癌,基因檢測顯示有BRAF基因突變後,跟病人討論並決定使用針對BRAF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經過雙標靶藥物的合併治療,大約3個月後,電腦斷層檢查顯示治療成效很好,腫瘤明顯縮小,病人不再需要做氣切,而且原本已經無法吞嚥,需要仰賴鼻胃管灌食的病人,漸漸能夠從嘴巴進食。目前疾病控制穩定,持續使用雙標靶藥物治療。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陳彥豪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女性發生率較男性為高,可能的危險因子包括放射線暴露、家族病史等。


甲狀腺癌是長得比較慢的癌症,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腫瘤慢慢變大之後,病人可能出現頸部腫塊、頸部疼痛,若影響到食道會出現吞嚥困難,而影響到喉返神經會出現聲音沙啞,或影響到氣管會造成呼吸困難。


▲甲狀腺癌有徵兆,出現聲音沙啞、吞嚥不適、頸部腫塊等情況,民眾要多注意。(圖/照護線上提供)


如果發現相關症狀,醫師會先做理學檢查,從外觀評估並進行觸診,接著會安排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如果在甲狀腺超音波檢查中有發現結節、腫瘤等病灶,可能會進行細針穿刺,取出少量細胞進行細胞學檢查,必要時也會使用粗針切片,交由病理科醫師做病理分析。


根據細胞型態,較常見的甲狀腺癌大概可以分成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未分化癌等。在台灣大部分的甲狀腺癌症是乳突癌,其他的濾泡癌、髓質癌、未分化癌加起來大概佔1成至2成左右。


陳彥豪醫師表示,針對能夠使用手術切除的甲狀腺癌,可採用手術合併放射碘治療(I-131)。針對有轉移且對放射碘治療有抗性的甲狀腺癌時,則必須考慮進行全身系統性治療。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副教授陳彥豪醫師表示,針對轉移性甲狀腺癌可使用一線標靶藥物。(圖/照護線上提供)


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局部復發或轉移性甲狀腺癌,能夠顯著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但是病人容易出現一些副作用需要密切觀察,例如疲倦、噁心、嘔吐、拉肚子、高血壓、蛋白尿等。部分病人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但副作用的衝擊卻較為嚴重,且隨著使用時間拉長,病人可能會因為副作用持續時間更長更嚴重而必須停藥。


當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因故中斷時,可以考慮做基因檢測。陳彥豪醫師說,針對BRAF、RET、NTRK等基因突變,目前已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能夠治療。如果病人沒有辦法接受第一線標靶治療,便可接續使用其他標靶藥物來控制疾病。


由於每個病人的狀況不同,做基因檢測的時間點也會不太一樣。陳彥豪醫師表示,有些病人可能在一開始診斷時就會做基因檢測,有些病人可能會在現狀藥物治療失敗後才會去做檢測。


▲患者接受治療後,應遵守醫囑,定期服藥、追蹤檢查。(圖/照護線上提供)


接受甲狀腺癌治療後,很多病人需要定期服用甲狀腺素。而因為甲狀腺素的吸收容易受到其他食物或藥物影響,所以會建議病友在早上空腹時服藥,經過1個小時後再吃東西或服用其他藥物。除了按時服藥之外,也必須定期回診追蹤檢查以評估疾病控制的狀況。


貼心小提醒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生長速度較慢,但是可能侵犯氣管、壓迫食道,而影響進食、說話與呼吸。陳彥豪醫師提醒,若有發現頸部腫塊、頸部疼痛、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狀況,要盡快就醫檢查。


目前大部分的甲狀腺癌病人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在手術切除之後,再視狀況安排放射碘(I-131)治療,大多數病人可以獲得不錯的控制。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基因檢測逐步應用至甲狀腺癌,目前較常檢測的有BRAF、RET、NTRK等基因,確定腫瘤具有相關基因突變後,針對局部復發或轉移性甲狀腺癌能夠選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幫助提升治療成效!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晚期甲狀腺癌,氣管、食道都遭殃!標靶藥物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點看下方了解更多)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民健保總額預算框架下 新醫療科技如何納入健保給付
▸肌膚從25歲開始走下坡!想擦保養品凍齡 醫師解析說明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