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大腸癌在近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平均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根據國健署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在防治上較為艱困的原因是早期大腸癌幾乎無症狀,國健署提醒符合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前往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找出藏在大腸中的息肉,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國健署:糞便潛血檢查 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
國健署表示,國健署提供50到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過去疫情期間,癌症篩檢者減少相當多,過去每年多有130萬人接受篩檢,疫情下降15到20%,在疫情解封後有回升仍未達標準。
大腸癌早期不容易發現,吳昭軍提醒民眾應定期篩檢,以期及早發現。陽性也不必憂心,回到醫院作確診,醫師將提出適當治療方法。大腸癌期別對治療過程有相當大差異,呼籲早期篩檢早期治療。
如果篩檢呈現陽性,6個月內未做確診,罹癌風險大增,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早期大腸癌容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高達9成,第4期大腸癌則不到2成。最後國健署提醒,想腸保健康,需要均衡飲食,少加工肉品與紅肉,以及規律運動、定期篩檢。
糞便潛血檢查若為陽性 須執行大腸鏡檢查揪息肉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賴正大表示,糞便潛血檢查如是陽性,將執行大腸鏡檢查,幫助很多人揪出大腸息肉,提早切除減少大腸癌發生率。糞便潛血檢查的原理,就像找到犯罪現場的凶器,分析血液反應;如找到糞便中有血液,代表腸道內有出血情形,需進一步檢查。
賴正大醫師表示,2021年期刊中發現只要能夠定時篩檢減少60%大腸直腸癌相關死亡率,顯示檢查有必要,值得推廣。然女性前往篩檢比例比男性多,賴正大醫師表示,因為國健署補助4癌篩檢中有2種與女性有關,多數女性會一起篩檢,加上男性通常不喜歡照大腸鏡或是工作繁忙,使得極少男性願意篩檢。定期篩檢可降低晚期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
賴正大醫師提醒,這項篩檢是確定糞便內有血液,其實不代表一定有息肉,需要做大腸鏡確診。如能夠透過腸鏡找出癌前病變,也就是息肉,就能及早切除。因接受檢查意願增加,較容易發現息肉,單純切息肉發生併發症的機率低於千分之一。 國健署表示,疫情前曾有4分之3的人接受檢查,而疫情造成民眾避免前往醫院,連帶使得篩檢量降低。現在疫情趨緩,希望民眾及早檢查,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因為接受檢查後進行大腸鏡檢查,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因此呼籲民眾及早接受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蛋」是又何奈?史上最久蛋荒 補充蛋白質有替代解方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