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主因跟它有關 食藥署示警常見症狀與預防重點

3636
連慧婷 報導
食物中毒主因跟它有關 食藥署示警常見症狀與預防重點

【NOW健康 連慧婷/台北報導】近年來,食物中毒事件頻傳,食藥署統計,台灣中毒案例主要集中在夏季,汙染源以細菌中毒為主,2022年由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造成的食物中毒案件數與患者人數均位居細菌性食物中毒第1位。專家表示,一旦食物中毒,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務必儘速就醫。


精緻甜點易受微生物汙染 這細菌更是食物中毒最常見的起因


台灣食物中毒事件的主因與細菌有關,食藥署資料顯示,2019年共接獲502件食物中毒案例、合計有6935人中毒、2人死亡,汙染源以細菌中毒為主,最常見的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與仙人掌桿菌。


事實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可能出現包裝食品中,日前南韓食藥處公告,1批「好麗友」蛋黃派被驗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產日期是2023年12月22日,保存期限至2024年6月21日,共1318.2公斤,消費者立刻停止使用,並進行退貨。


對此,毒物科權威、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蛋黃派、巧克力派都屬於精緻甜點,含有豐富的糖分,容易受到微生物汙染,如果保存不當,就可能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發病進程速度快 最常分布於這些身體部位


顏宗海表示,食用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食物,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約在食用後的1至7小時內發病,以急性腸胃炎為主要表現,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


食藥署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分布於人體的皮膚、毛髮、鼻腔、咽喉等黏膜部位以及糞便中,且大量存在於發炎或化膿的傷口,容易藉由食品操作者的手部,或是掉落的毛髮、體表組織而污染食品。


一旦食品遭受腸毒素污染,即便以高溫烹調料理,仍難以破壞毒素,引發食物中毒,潛伏期約1至7小時,且症狀可持續數小時至1天。


如何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 食藥署提出4大建議


若想要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食藥署建議,民眾平時應注意以下4點:


1.調理食物時,應維持良好的衛生安全習慣:如飯前、如廁後及處理食品前後,應確實洗淨雙手。


2.注重餐飲環境及食品衛生:調理食品所用之器具應確實保持清潔,避免食品受到交叉污染。


3.廚師、食品從業人員應注意做好防護措施:餐飲從業人員於調理過程中,應配戴帽子與口罩,頭髮不得露出帽子外,並以口罩確實遮蔽口鼻。若手部有傷口,應妥善包紮,並配戴手套,而手部出現皮膚病、出疹、化膿等疾病者,不可直接或間接從事食品調理與製備工作。


4.注意食品存放時間與溫度:調理完成的食品應儘速食用完畢,避免於室溫下放置過久;如未能馬上食用,則應將食品置於5℃以下冷藏保存,但若可能存放超過2天,務必冷凍保存。


# 首圖來源/ingimage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台大醫院醫療本業結餘降至第18名 吳明賢院長說明原因
▸腳踝疼痛推拿就會好? 錯誤方式恐加重病情損失行動力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