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14年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第1位,108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7,302人,換句話說也就是每30分22秒就有1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
大腸癌定期篩檢 大幅降低死亡率
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在國人主要死亡10大癌症中,「大腸癌」算是一種只要有定期篩檢,就可大幅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甚至是在大腸癌發生前達到阻斷發生的效果。由於大腸癌的發生,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這個過程一般需5-10年,透過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若執行醫師發現腸道內有瘜肉,可一併做切除治療,尤其是有高度癌化風險的腺瘤性瘜肉,及早在癌化發生前做切除,便可大幅降低大腸癌的發生機率。
(推薦閱讀: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居世界之冠!「4個不尋常徵兆」曝 最年輕25歲就有瘜肉)
超過6個月才做大腸鏡 罹癌、死亡風險增
目前國健署推動的四癌篩檢內有提供免費的糞便潛血篩檢,研究證實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梁程超提醒,國人年滿50歲以上的族群,若無定期做大腸篩檢者,也應接受糞便潛血篩檢可做為預防大腸癌的基礎防線。更重要的是,若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後續務必接受進一步的大腸內視鏡篩檢,依國民健康署監測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瘜肉,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
(推薦閱讀:大腸鏡檢查前,低渣飲食該怎麼吃? 醫師完整圖解哪些食物可吃)
此外,根據我國研究資料分析顯示,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3成,若一直不做大腸鏡檢查則死亡風險增加64%。
大腸癌高危險族群 定期篩檢年齡可提前
近年來罹患大腸癌的人數逐年增長,推測可能與國人生活習慣、飲食西化有關,且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上,肥胖、愛吃紅肉或高油脂食物、抽菸、缺乏運動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都屬於高危險族群。
(推薦閱讀: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梁程超強調,一般建議50歲安排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若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務必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高危險族群則是建議可提早至35-40歲,就可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編輯:游庭語
延伸閱讀:
看一眼就知道!大便有血是痔瘡or腸癌? 專科醫授「血色分辨」
余苑綺腸癌病逝!醫揪「難自覺病徵」 大便變細、一下便祕一下腹瀉小心了
更多NOW健康報導
▸戴角膜塑型片最怕揉眼睛角膜破皮 這些情況應提高警覺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 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