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健檢項目皆與癌症有關 及早檢測預防勝於治療

3166
王澍清 報導
5大健檢項目皆與癌症有關 及早檢測預防勝於治療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大部分勞工健康檢查為胸部X光、基礎血液檢查,都屬較基礎項目,很難提早偵測出心血管急重症、癌症等罹患風險。(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3金影帝吳朋奉死於出血性腦中風死亡、藝人黃鴻升則因主動脈剝離逝世、藝人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離世、台大名醫陳信孚因大腸癌病逝,眾多名人猝死及病故,讓2020年壟罩著悲傷感。醫師提醒,勞工健檢為基礎項目,如經濟能力許可,建議接受精密影像檢查,才能達到「預防勝於治療」。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大部分勞工健康檢查為胸部X光、基礎血液檢查,都屬較基礎項目,很難提早偵測出心血管急重症、癌症等罹患風險。以癌症為例,多年來位居10大死因排行之首,如果只做血液及超音波檢查等,健診成效有限,建議參考自身健康狀況、家族史等因素,增加高篩檢率的腸胃內視鏡、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CT)等精密影像檢查。


錢政平指出,2020年北投健康醫院前5大健檢項目,排名依序為,無痛舒眠腸胃內視鏡、腦血管零輻射磁振造影(MRI)、上腹部零輻射磁振造影(MRI)、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冠狀動脈鈣化分析電腦斷層檢查(CAC)。


為何無痛舒眠腸胃鏡檢查排名第1?錢政平說,大腸癌連續13年名列10大癌症之冠,每年確診患者多達1萬多人,如能早期發現,治癒機率越高。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若為大腸癌危險族群,飲食習慣欠佳,肥胖或有家族史,建議從40歲開始,每2至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除了檢視腸道健康狀態,還可發現食道及胃部早期致癌病灶


第2名為腦血管零輻射磁振造影(MRI),副院長說明,許多腦動脈瘤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不少人則是因為動脈瘤太大而引起梗塞性中風,甚至引發猝死,建議有相關家族史的人務必2、3年檢查1次。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新增人數逐年增加,且女性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9成無抽菸習慣,讓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躍居第4名,錢政平建議,40歲開始每2至3年安排1次肺部篩檢,如有家族病史,應需提高警覺。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