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傳媒Health Media
對抗新冠肺炎 全民疫起加油!
台灣防疫人人皆兵
全球疫情動態追蹤
新冠防疫成就解鎖
疫舉疫動改變了什麼?
CLOSE
疫舉疫動改變了什麼?
老人家打完疫苗身體「虛累累」 緩解副作用中醫來幫忙
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由於免疫反應被激活,可能產生種種不適,常見副作用,如:針扎處疼痛、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一般而言,這些症狀約可在接種後3天漸漸得到緩解;然而,由於體質殊異,少數民眾所承受之不適感可能較為劇烈、持續較長時間,吳炫璋表示,此時則可考慮以中醫進行調理。
打莫德納疑似紅眼兔不良反應 眼科醫師:3症狀速就醫
新店耕莘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芯瑜表示,虹彩炎反覆發作易造成青光眼、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甚至造成失明,所幸這名女性患者經治療後目前狀況已趨近好轉。
新冠肺炎後遺症比想像更嚴重 近7成5患者受PESE之苦
根據世界物理治療聯盟衛教資料,PESE症狀包括,讓人失去能力的疲倦和精疲力竭、認知障礙、疼痛、呼吸困難、心悸、發燒、睡眠障礙、運動耐受力差。
疫苗副作用莫德納第2劑最嚴重 無法上班比例高端最低
目前台灣已施打3款新冠疫苗,牛津AZ、莫德納、國產高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打完後副作用疲倦、肌肉痛、頭痛較常發生,發生率牛津AZ第1劑較高,莫德納則是第2劑較高,施打後無法工作國產高端機率最低。
工人戴口罩施工悶熱引起熱衰竭 出現噁心嘔吐緊急送醫
台中2名工人日前同一天先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緊急送醫急救,原來因工地防疫規定,即便高溫悶熱,工人僅能在喝水吃飯時脫下口罩,加上2人本身有腎臟方面宿疾,就醫確診為熱衰竭,其中1人更引起橫紋肌溶解症,所幸及時住院治療,2天後順利出院並返回工作崗位。
口罩時代來臨! 口罩穿搭、口罩肌、聯名款網路討論夯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口罩」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整理網友熱議的口罩話題焦點,及口罩色系與圖案的網路聲量排行。
氣象預報結合健康預警功能 健康氣象APP為你掌握天機
8月炎熱酷暑中暑人相當多,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22日,總共有193人次熱傷害就醫,去年8月則有388人衛福部國健署、交通部氣象局、中央研究院,共同組成「健康氣象e起來」團隊,共同開發「健康氣象」APP,提醒民眾炎熱或酷寒中保持健康。
1萬3千名境外生可入境開學了! 8月23日重啟入境作業
指揮中心宣布開放境外生可入境就學,對象包括,境外的學會生,港澳、陸生及外交部獎學金等受獎生,以及雙邊互惠的學位生,總計1萬3,000多人。
新冠病毒侵襲腦組織造成大腦血栓? 羅一鈞:非常罕見
1名有萬華茶室活動史67歲男性確診者在治療後,情況穩定,但出院時竟喪失記憶,不認得另一半。
民眾前往國外打疫苗國內承認嗎? 陳時中強調2大重點
至於在國外接種疫苗,國內是否承認?陳時中說,施打疫苗有2大重點:(1)疫苗的有效性、(2)證明其有效性。
牙周病患染疫恐增重症危機 定期洗牙清牙結石可降風險
新冠肺炎全國警戒下降2級約半個月,很多人生活慢慢回歸正軌,台北市牙醫工會常務理事陳彥廷提醒,疫情嚴峻時很多民眾無法規律到牙科檢查,增加牙結石降低口腔免疫力風險,提升肺炎發生危機
接種新冠疫苗可在黃皮書註記 高端受試者將可領小黃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說明,我國新冠疫苗疫苗接種超過800萬人次,因應部分民眾出國疫苗接種證明需求,指揮中心建議,先行確認前往國家,或就讀學校、工作及參與活動等,要求接種卡、診斷證明、或黃皮書。
Delta病毒擴散強 年輕人染疫若重症菜瓜布肺跟一輩子
今全世界都期盼疫苗施打率高能復以往生活,但Delta(印度變異株)出現,再次掀起病毒浪潮,根據日本NHK統計,日本7月31日新增病例最高峰4058人,8月開始也都在2至3千上下,讓人值得注意的是,20多歲感染者超過30%;台灣醫生評估,可能跟疫苗還沒打到有關,但疾病嚴重度有或許會比較低。
Delta病毒年輕族群流竄 恐與疫苗排序、聚集活動有關
全球新冠疫情因Delta變異株再度燃燒,不論美國與日本感染者多是20至30歲年輕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認為,有可能是年輕族群疫苗施打比較慢;另外,指揮中心已通過輝瑞BNT疫苗可施打12歲以上。
疫情爆發緊張到快無法呼吸 改善預期性焦慮別不敢就醫
經家人勸說後,王先生至精神科門診就醫,經評估為「預期性焦慮症狀」,經過3個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大幅改善症狀,不再畏懼至大醫院就醫,規律回診,服用高血壓藥物。
紓困撥款!擴大急難紓困今審核完 發出近163億紓困金
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已於今(30)日審核完竣並撥款,計核定通過86萬7,704件,發出162億9,855萬元紓困金。
疫情警戒降2級首日 雙北地區尤應注意降級後疫情影響
今(27)日全國警戒降至2級第1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午召開全國防疫會議,要求各縣市落實鬆綁防疫措施,但副指揮官陳宗彥提醒,目前新增病例約74%都在雙北地區,地方政府應注意降級後疫情影響。
警戒降至2級回公司上班心情焦躁 人際相處多些同理心
明(27)日3級警戒結束,全國2級警戒有限度解封,大家開始要逐漸恢復到公司上班,但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打疫苗,對病毒仍然非常恐懼,心理調適就非常重要,三總精神醫學部主任醫師葉啟斌提醒,先觀察自己是不是擔心到身體不舒服,工作團隊要有互相支持同理心,公司主管也要給予員工妥善支持。
肺癌居全球癌症死因之冠 顧肺4招也要防新冠肺炎威脅
肺癌是全世界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因第1位。在台灣,肺癌是107年發生率第2高的癌症,僅次於大腸癌。而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雖已連續9年下降,仍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109年共9,629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5分之1(19.2%)。
借鑑英國經驗 微解封後的台灣該如何平衡經濟與防疫?
前北榮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元瑜表示,英國的解封在媒體上可以看到很多批評的聲音,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反對解封,因為解封之前,英國的病例數就已經在快速上升,之後就只會上升的更快,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雖然因為疫苗的普及比較緩和,但是也會持續上升,這看起來是1個比較糟糕的政策。
加強防疫室內通風處種植薄荷 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
薄荷是西式料理中常見的食材,國內最新研究發現,薄荷還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專家建議,防疫警戒降級之後,民眾應盡可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空氣交換,並在陽台多多種植薄荷。
降級鬆綁別再「宅」了! 遠離新冠更要提防心血管傷害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灣2個多月全國3級警戒,雖然暫時即將降級鬆綁,但居家辦公或宅生活可能會是未來新常態,日本內科醫師池谷敏郎提醒,通勤走路可能是很多人每天唯一的運動,新冠疫情下行動管制降低了疫情,但長期居家生活與缺乏運動,卻增加了血糖控制難度,血管健康恐怕大受影響。
WFH快結束男女煩惱大不同 颱風假上不上班討論度高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全台「WFH結束」話題近1個月內的網路聲量表現,觀察網友有哪些相關話題討論,以及上網發文的男女上班族,又都在關注哪些話題。
防疫期間戴口罩、勤洗手 這些皮膚問題成疫情另類煩惱
2020年至今,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台灣於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全國進入3級警戒,民眾配合中央防疫政策減少移動及外出,期望疫情能盡快獲得控制。在各種防疫措施中,最根本也是最普遍執行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勿摸眼口鼻」,然而,國泰綜合醫院、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指出,這些防疫基本功也伴隨了一些皮膚疾病的發生或惡化。
疫情焦慮睡眠障礙最常見 微解封後這樣做找回過往生活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自殺暨成癮防治中心主治醫師單家祁表示,面對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遭逢挫折而感到憤怒、經歷失落而感到憂鬱,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以若讀者正因為疫情來襲而感到無助害怕、惶惶不安,那是人性,千萬不要責怪自己不夠堅強;直面這些真實感受,正是讓我們了解自己面臨哪些壓力,進一步重置身心平衡的第1步。
防疫在家好憂鬱 中醫師教你宅家運動、健康飲食不可少
民眾為了防疫都盡量待在家中不敢趴趴走,但悶得太久難免鬱悶,中醫部葉家舟主任表示,可藉由保持正常生活及飲食來調整體質,增強免疫力。
外送平台比一比你都點什麼? 疫情期間大家最愛點便當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2個月內「外送平台」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4大美食外送平台的網路討論聲量,以及網友熱議的八大外送美食有哪些。
長輩疫情在家不無聊 全銀運動揪爸媽線上疫起動起來
WaCare遠距健康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合作舉辦的「全銀運動」,將實體課程活動搬到線上,打破了疫情下無法群聚的限制,邀請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運動教練等專家透過遠距,讓長者在家就能live跟著教練運動,打開麥克風還可以向專家諮詢以及和老同學們聊聊天,自5月27日至7月9日止已有2177位長者、超過30位專業講師參與課程,每天課程報名長者均超過250位,掀起全銀運動熱潮。
疫情焦慮衝擊你我生活 恐慌症個案比疫情前增加近3成
防疫3級警戒實施後,國內經濟受到重創,無薪假上班族及失業人口直線上升,不少家庭經濟收到影響,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最近門診中的憂鬱、焦慮患者明顯增加。此外,學生居家學習,家長在家上班,親子互動頻繁,卻也可能增加摩擦,引發衝擊。
生醫集團暖心贈送防疫物資 守護第一線醫療及照服人員
身為健康產業一份子的加捷生醫,20多年來守護著無數人的健康,這次面對善變的新冠疫情,也不斷思索要如何協助民眾增強抵抗力與防護力,未來將推出防疫相關產品,貼近民眾防疫新生活,提供由內而外保護力,與民眾一起攜手共度疫情。
在家防疫不怕劇荒 2021不能錯過10大韓劇你看了沒?
全國疫情3級警戒延長,想追的劇都追完了嗎?別擔心會劇荒,近期有許多季播的韓劇強勢回歸,也有不少題材新穎且討論度極高的韓劇,從輕鬆喜劇、浪漫愛情到恐怖驚悚,都值得你加入看劇清單,一次看的夠!
商店可能成為防疫破口? 購物時最需要消毒這2個地方
經常出門購物的人要小心了!最近有1項新的研究發現,商店裡面最容易孳生細菌的地方是冰箱門的把手,一整天下來,冰箱門把手的汙染程度增加了1,000 多倍;而第2個汙染最嚴重的地方則是自助結賬的觸摸螢幕,研究發現,晚上的螢幕細菌數量是早上的97倍多
健保APP變身「COVID-19通行證」 國內疫苗護照上線
解封在即,許多企業要求員工需持有篩檢證明或疫苗接種紀錄,才能重返職場,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已將快篩、PCR檢驗結果及疫苗接種等資料,整合在健康存摺「健保快易通」APP,變成「COVID-19通行證」,宛如國內版疫苗護照,現已正式上線。
推動疫情期間遠距看診 研華提撥1200萬贊助公益租賃
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工業物聯網領導廠商研華公司宣布,即日起由研華文教基金會提撥1,200萬元贊助遠距門診公益租賃計畫。該計畫將由研華提供50台遠距門診視訊推車,由研華文教基金會贊助3到6個月租賃費用,以公益租賃模式提供全台醫療院所及照護機構使用。
台灣健保全球抗疫成亮點 健保資料庫科技防疫重要關鍵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7月7日下午參加健康經濟學年會(iHEA)台灣健保專題會議,以如何運用健保資訊科技對抗COVID-19:以台灣為例(How the IT system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lays a Role in Fighting COVID-19: the case in Taiwan)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運用單一保險人制度的優勢,去年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透過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與健保大數據分析,展開科技防疫與精準防疫,成功防堵疫情擴散的經驗,獲得與會人士的讚賞。
冷凍水餃、調理包、泡麵防疫宅飲食 國健署教你健康吃
民眾常會購買如冷凍水餃、調理包及泡麵等食品放在家裡,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依照「我的餐盤」6口訣,運用自己的掌心、拳頭掌握份量,再搭配以下小撇步,在家也能輕鬆健康吃一餐。
Delta病毒可傳染期平均18天 入境檢疫14天真的夠嗎?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檢驗量能為防疫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隨著疫情不同及變化,應該善用各種檢測方法找出社區中的確診者。
3級警戒悶壞啦! 疫情過後最想做的5件事出門旅遊奪冠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個月內「疫情過後」相關話題,整理出網友熱議的5件「最想做的事」,以及5大熱議縣市網路聲量狀況。
Delta變種病毒14秒就傳染 這類材質病毒停留時間最長
陳欣湄在臉書「家醫科女醫師日常」提及,病毒傳染的3大途徑為飛沫(最高比例)、氣溶膠(空氣傳染)以及病毒掉落於物體間接感染(間接感染),其中間接感染雖然傳染風險較低,但卻也最難預防
想擺脫防疫「腹」債 掌握飲食技巧聰明吃一點也不難瘦
長時間不出門,很多人會靠吃打發時間,尤其在疫情當下,更利用吃來穩定情緒,導致三餐不規律,作息混亂,體重直線上升。但其實宅在家是調整飲食的好時機,掌握以下原則,讓你宅而不胖。
新冠染疫患者除了擔心重症 研究證實腦損傷也不容忽視
感染新冠病毒,最怕引發重症、併發症,甚至猝死,不過,越來越多國外研究證實,新冠病毒還可能損傷大腦組織,導致嚴重腦內發炎,少數年輕確診者幻聽幻視,部分重症患者則躁動不安,出現譫妄症狀。
防疫期間「雲端飲酒」正夯 國健署:小心增加染疫風險
近期受疫情影響,雖然每日確診數有持續下降,但還是無法跟朋友聚聚聊天,部分民眾於朋友圈間嘗試以「雲端飲酒」模式,透過視訊軟體連線與朋友一起喝酒,並配合時事話題:如近期因為日本、美國捐贈我國疫苗,國人自發性的雲端感謝活動,將視訊背景變成日本、美國著名景點,並購買該國酒精飲品及以「喝完」之行為表達感謝!
久戴口罩口臭臉鬆垮? 來自日本小巧思改善「副作用」
新冠疫情開始後,口罩變成每日生活必須品,特別全國3級警戒開始後,外出一定要戴口罩,越來越接近夏天,日本人發現長時間戴口罩,可能帶來3個困擾,容易口臭、臉頰肌肉鬆弛、曬傷,想要解決非常容易,覺得必要時吃個小糖果,每天10次臉頰肌肉訓練,塗臉部防曬,都可以有一定幫助。
莫允雯分享自己在家防疫生活 體重不增反瘦一點也不難
談到居家防疫日常,莫允雯說,目前每天都很規律,早上起來會跟youtube做運動,中午打個新鮮果汁,下午看個劇,有時候還會畫個畫,然後每天晚上都自己煮,過得蠻健康的生活。
失智長輩疫情在家運動不可少 物理治療師示範6組動作
新竹台大分院復健部楊榮真物理治療師說明,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推估,2019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9萬人,且快速增加中。雖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於日前批准阿茲海默症新藥上市,這款藥品雖然能降低腦中的類澱粉蛋白堆積,可能有助減緩認知退化,但不會治癒阿茲海默症,每人每年費用約為5.6萬美元(約台幣155萬元),所費不貲,國內目前也尚未引進此藥。
3級警戒運動須佩戴口罩會缺氧昏倒? 醫師指出2大前提
小陳每天下班後會去河濱公園跑步,面對新冠疫情3級警戒,偶爾還是會戴上口罩出門運動,但是隨著天氣日漸炎熱,戴著口罩跑步實在不舒服,上個月還有民眾戴口罩夜跑昏倒的新聞,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防止戴口罩運動又不會缺氧昏倒?
護理師醫療前線救人染疫 懷孕30周台大剖腹產母女均安
準媽媽王姓護理師在懷孕週數30週時,覺得肌肉痠痛、異常疲勞,她相當有警覺,接受採檢,確定感染新冠病毒,在住院隔離期間,反覆發燒,且胎而心跳偏快,病情逐漸惡化,血氧偏低,最後台大醫療團隊決定在產房負壓隔離病房執行剖腹產,所幸母女平安。
花錢出國打疫苗? 關島vs.美國疫苗觀光網上討論火熱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全台「關島、美國疫苗觀光」話題1個月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關島與美國疫苗觀光的網路聲量情形,以及網友對此之討論輿情。
疫情在家如何和孩子度過? 親子共讀增進情感正是時候
孩子的大腦在3歲前會完成80%的發展,因此越早開始越好。嬰兒時期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但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共讀的重點不在於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的聲音及語調,得到情緒上的滿足。
居家辦公、遠距上課宅家抗疫 天天相處增加磨擦吵不停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顯示,107至109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首要困擾皆為兩性婚姻關係(28%),可見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夫妻都居家辦公,彼此工作型態、時間和習慣的不同也勢必會形成某些干擾,封閉的空間讓家人只能聚焦在少數的家事分配、孩子教養、生活習慣等歧異以致於放大衝突。以往,吵架的隔天還能各自出門上班,拉出冷靜思考的空間;現在宅在家裡配合抗疫,長時間相處很容易相看兩瞪眼。當衝突摩擦產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亦提供【SAFE】守則,讓您及時化解爭執,安全下莊,不要讓疫情考驗愛情。
實聯簡訊編列8億元地方嫌難用 陳宗彥:僅供輔助疫調
全國3級警戒開啟後,全國公共場所強制實聯制,很多人都習慣拿起手機掃描QR Code後傳出簡訊,但媒體報導,地方政府疫調時發現,資料量相當龐大,同時速度太慢使用不方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回應,實聯簡訊僅是輔助。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新冠病毒疫情嚴峻,大多數上班族與學童已改為在家上班與上課,因應疫情政府再宣布延長3級警戒,居家使用電腦辦公或上課也再度拉長,長時間在家容易久坐,往往讓人忽略了身體活動,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4月份發表的調查研究,以美國近5萬名確診病患為對象,發現長時間不運動比起每周運動150分鐘的人,確診後住院率高出2.2倍,重症加護率增1.7倍,死亡率更多了1.49倍。
國人10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 慢性病與新冠風險大增
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包括第2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而109年台灣國人10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3級警戒孩子在家運動不足 肌肉與足弓發展受阻成隱憂
台灣全國第3級警戒持續,學生已在家學習1個多月,無法出門活動,當然體育活動也幾乎沒有,日本經歷新冠肺炎疫情1年多,許多學齡孩童都歷經多次在家學習,小孩戶外活動減少同時也阻礙肌肉與骨骼發展,未來發生「運動障礙症候群」風險跟著升高,摔倒與骨折機會增加,將來長期臥床危險恐提高。
國內疫苗短缺帶動疫苗觀光 該不該出國打疫苗話題發燒
隨著多國解封在即,加上國內疫苗量供不應求,「疫苗觀光」的話題在5月中便開始有零星討論,5月26日因全美許多州別的疫苗站已開放施打,且免預約、免持身份證明以及免費接種的施打政策,對其他疫苗短缺國家的人民來說相當具有吸引力,不少民眾便表示開始計畫赴美施打疫苗,帶起網友的討論熱度。
3級警戒引發壓力與恐懼 除保持距離心理防疫也不可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說,不確定感和無助感,容易引起人們的壓力、擔心和恐懼,當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調節,並且持續地累積,最終可能將會侵害我們的心理健康。
感染新冠印度變種病毒Delta 症狀表現改變容易被忽略
咳嗽、發燒、喪失嗅覺為新冠肺炎主要症狀,不過,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如果感染印度變異株(Delta),症狀大不相同,表現與流感差不多,以致許多人不清楚自身已感染新冠病毒。
吃西洋芹覺得苦是「超級味覺」 感染新冠風險可能較低
常有人覺得西洋芹沒什麼味道,帶著淡淡香氣適合生吃,或燙青花菜覺得清爽脆口,但是有一些人吃到西洋芹或青花菜時,會覺得有苦味,很有可能在遺傳上,對苦味趕度非常高,可能就是「超級味覺」,美國Baton Rouge 醫學中心學者Henry Barham發現,具有「超級味覺」民眾感染新冠風險可能比較低。
擔心血栓問題長輩不敢打AZ? 這類血栓才與疫苗有關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血栓分為2大類,常見的是肺部、下肢深部靜脈,目前證實均與疫苗沒有相關性。另一種則相當罕見,為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廣泛血管栓塞,這確實出現危險訊號,國外發現,施打疫苗後,罹病機率有上升趨勢。
防疫不忘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給親子的7個飲食小技巧
防疫期間,家長如何讓台灣兒童兼顧營養均衡,加強免疫力抵禦病毒侵襲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每個家庭需要持續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的生活型態,康聯生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專家官彧提供以下7個小技巧,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透過飲食和運動健康成長,增強健康免疫力吧!
3級警戒延長每天看新聞好焦慮 專家教你找回內在平靜
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20年8月發布的調查,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到6月焦慮和憂鬱症狀的發病率相較於2019年同期增加了許多。該調查對象包括9,896名18歲以上成人,研究者透過《4項病患健康問卷》與《6項事件影響量表》,評估參與者的焦慮症和憂鬱症以及和新冠肺炎大流行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
心臟病患染疫重症率更高! 醫揪高風險病人還包含這些
新竹台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劉聖甫醫師表示,目前尚未有統計數據顯示患有心臟病的病人是否更容易感染 COVID-19,任何人被感染的風險都是一樣的,但是心臟疾病或是有潛在心臟病的民眾,若是受到感染可能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出現感染症狀或其他嚴重問題。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感染 COVID-19 的人會有輕微的病毒性疾病,包括喉嚨痛、咳嗽、疼痛和發燒,但約有5%的被感染者會出現胸部感染或肺炎。
「好心肝」診所打疫苗惹爭議 指揮中心打臉北市府公文
肝基會「好心肝」診所未按規定,按照優先接種順序施打牛津AZ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拿出公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要求加快施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公文日期在4月14日與21日當時有擴大開放,但本土疫情爆發後資格立即限縮,北市府應該知道;另外6月15日開放診所施打AZ疫苗。
居家快篩即將開跑1至2周可審查完畢 鼻腔檢體準度較高
國外實施已久的居家快篩,台灣也將開始推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有兩家廠商申請可供民眾居家自行使用的快篩試劑,將特別准予不列管為醫材風險等級第三級,若不需補件,1至2周內即可審查完畢,儘速讓民眾取得試劑,以擴大篩檢量能。
端午節防疫冰粽來了! 水果冰粽熱量低自己DIY超簡單
花蓮慈院營養師鄭穎倢指出,粽子大部分只有極少量的蔬菜,若1餐只吃粽子不只不均衡,且油膩不好消化,還容易脹氣,一不注意吃太多就會熱量爆表。所以這次特別選用奇亞籽以及新鮮水果包含黃金奇異果、火龍果、百香果來入粽,不僅口味清爽,1顆熱量只有50大卡。
停課延長讓家長措手不及 停課不停班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全台「停課」與「家長停班與請假措施」話題近1個月內的網路聲量表現,以日為單位,觀察聲量漲幅的波動與變化。
端午節連假守護家人不返鄉 調適居家生活降低防疫疲勞
本土疫情延燒,全國三級緊戒維持近1個月,各企業陸續調整為居家上班,學校遠距上課,民眾不出門宅在家,隨著疫情持續,天天看著確診相關新聞,不免容易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心裡快要悶出病來。面對突來的生活改變,如何宅在家不悶壞,保持正向思考呢?
掃描實聯制QR扣注意傳送對象 小心詐騙讓荷包大失血
1名網友《爆怨2公社》貼文表示,某店家將QR Code圖案張貼於門上,卻遭不肖人士更換,部分消費者掃完後,手指一按,居然連結到高額付費號碼,慘遭詐騙。
新冠肺炎與感冒、流感最大區別 在於一旦重症恐難保命
施打新冠疫苗似乎是結束本土疫情唯一解方,不論外購(贈)或國產疫苗都有很大爭議,今(8)日上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接受立法院總質詢坦言,國際疫苗恐怕整體到貨將會延後1個月,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強調,絕無因國產疫苗,讓日本降低贈與牛津AZ疫苗數量。
疫情期間咳嗽、喉嚨癢、流鼻水 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嗎?
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指出,依照症狀出現的時間與頻率,可初步研判是哪1種疾病,例如,固定在早上起床時,頻打噴嚏,就應該就是鼻過敏所致。如果莫名發燒、咳嗽,出現味覺嗅覺異常,就應該提高警覺,到院就醫。
網路熱搜關鍵字:國產疫苗 網友最憂副作用和政治介入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國產疫苗」最近1個月的網路聲量表現,以日為單位,觀察聲量漲幅的波動與變化。
擔心新冠疫苗副作用? 專家整理懶人包破除10大迷思!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指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成為長期流行病毒,一旦感染就有2%至4%的死亡率,目前歐美核准的疫苗能將近100%預防重症住院,且台灣總不能一直依靠邊境鎖國來對抗新冠病毒,部分國家也正研擬疫苗護照,唯有接種疫苗建立保護力才是解決新冠疫情的根本之道。但近半年來,網路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訊息,以致造成民眾緩打甚至不打。
新冠肺炎感染年輕化 嬰幼兒疹子與發燒2症狀需要注意
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1月開始全球傳播,持續延燒到今年,今年5月,疫情如死灰復燃般,席捲全台。雖然目前染疫個案仍以中老年病人為主,但此波疫情擴及嬰幼兒及學生族群,國際間也已發現變異病毒株的感染開始轉向年輕化。
孕婦染疫重症風險高該接種疫苗嗎? 專家提出4點建議
隨著新冠疫苗陸續進口、分配到各縣市進行規劃性施打作業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孕婦,特別是在第一線承受感染風險、執行防疫工作的醫護或警消同仁,會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以及打了疫苗會不會對自己或肚子裡的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
疫情升溫社交活動減少 專家提醒宅在家飲酒更容易過量
方冠傑醫師提醒,在疫情的非常時期,除了防疫不能鬆懈之外,還可以透過均衡的飲食與正常的作息,來維持身體健康,更可以學習完整的酒精知識,建立正確的觀念,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把關,不適量的飲酒行為會對腸胃、肝臟、胰臟等器官造成傷害。
進口vs.國產新冠疫苗差別在哪裡? 1張圖表讓你看明白
最新一期權威期刊《自然》分析,目前9款WHO認可且市面較常見的新冠病毒疫苗療效比較,在臨床有效性(保護力)上,莫德納與輝瑞(BNT)疫苗高達95%,均名列第1。
疫情待在家焦慮到睡不著? 養成8大睡眠習慣不再失眠
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發現,國人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0.7%,每10人就有1人飽受失眠之苦,楊聰財說,最近1個月來,失眠比率應該更高,有人擔心染疫,有人憂慮收入變差,以致出現睡眠礙。
遠距教學過度使用3C近視暴增 眼科醫師公開護眼指南
吳建良表示,最近門診發現,不少小朋友視力變差,才1個多月,近視度數就飆升一兩百度,細問原因,均與遠距教學有關,上課時緊盯銀幕,下課後,又跟同學在線上打電玩,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近視度數加深。
防疫在家遠距上班上課狀況百出 網友票選視訊糗態出爐
因為疫情影響,許多學校、公司企業紛紛宣布遠距上課、遠端辦公,不管是教學還是開會,該使用什麼樣的視訊軟體讓大家議論紛紛。除了要能簡單上手,還要收音夠清楚,且畫面又不易延遲,視訊的同時還要找一個不受打擾、燈光美、氣氛佳的場景,讓不少網友傷透了腦筋,也使「視訊」話題於網路上引發熱議。
防疫在家不出門毛小孩怎麼上廁所? 專家教你3招搞定
近日疫情延燒,動保處1天內接獲數10通詢問電話,民眾表示待在家做防疫,毛寶貝卻有每天外出上廁所需要,上廁所問題儼然變成很多飼主夢魘,尤其一打開房門時發現毛寶貝排泄物沾滿家具跟床單更令人抓狂。新北動保處特別提供訓練3大招,透過循序漸進方式,讓毛寶貝能習慣在固定地點上廁所,解決寵物隨地便溺問題。
視訊急診諮詢新北先試辦 1.5萬個血氧儀急配居家隔離
台北市長柯文哲不斷砲轟中央,轄區內醫院空床數相當緊繃,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強調,專責病房已開放2人1室,也要求專責醫院加快清空床,也與新北市試辦遠距急診諮詢,減少非必要急診人數,同步加強北患南治流程;同時,已採購1.5萬個手指血氧偵測器,提供居家隔離確診患者。
PCR核酸檢測vs.快篩試劑 1張圖帶您了解差別在哪裡!
▲許多民眾搞不清楚快篩試劑與PCR核酸檢測檢測方式的差異,1張圖帶您了解有何不同。(圖/NOW健康製作)
新冠肺炎和流感怎麼分? 專家:輕症隔離時要注意這些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布新冠肺炎10大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痠痛、疲勞全身無力、咳嗽、噁心、腹痛腹瀉、鼻塞流鼻水、嗅味覺異、常頭痛、呼吸困難等。不過,這10大個症狀並不典型,跟流感、感冒相似,單靠症狀難以自我研判,專家提出兩個較明顯差異點。
防疫在家不出門健身房也暫停營業 宅運動網友最愛是它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個月內「居家運動」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了解熱門的居家運動種類,以及受網友歡迎的居家運動器材有哪些。
確診者因醫療資源不足無法住院 你的防疫保單賠不賠?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讓防疫保單成為熱賣商品,消基會25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檢視8家防疫保單內容,提醒民眾,隨疫情變動,保險履約時恐產生爭議,金管會應邀集壽險業者共商解決之道。
疫情告急宅在家焦慮指數往上飆! 營養師大推解憂配方
不能外出的日子一久,難免令人焦慮感提升,如果你因疫情自我隔離、減少出門,壓力很大該怎麼辦?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建議可以透過從飲食下手,某些食物裡面的營養素有助於減輕焦慮。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搞不清 相關補助及常見問題整理包
國內新冠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放寬隔離檢疫標準,自5月16日起,在家中進行居家檢疫與隔離者,從原本1人1戶,放寬到1人1室。依據指揮中心規定,「1人1室」是指在須隔離期間,隔離者可住在於同1戶家內,只要有獨立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即可;反之,「1人1戶則是只能整個家戶內只住隔離者。」
防疫3級警戒全台停課不停學 孩童宅在家健康也不放假
防疫宅在家同時,別忘了注意孩子的健康,維持正常的健康體位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三管齊下,天天五蔬果,多吃各種不同、多元化食物,不偏食。
疫情期間遠距醫療鬆綁 慢性病複診病人通訊診療4步驟
疫情嚴峻,許多慢性病患不敢回診領藥,健保署啟動啟動「遠距通訊診療」2.0版,有就醫需求者可以上網掛號預約,醫師透過遠距視訊,評估病情、開立處方,目前已有4,00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通訊醫療服務。
無「罩」駕駛罰不罰? 指揮中心決議:這種情況可例外
全國疫情警戒升至第3級,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外出要全程配戴口罩,違反規定可處3000至1萬5千元罰鍰。「時尚教主」藍心湄在臉書提問,「自駕開車如果摘下口罩會不會也被處罰?」,相信這也是許多人的困惑。
原來接吻也可增加免疫力! 對身體的好處1次整理給你
接吻除了可以增加抵抗力之外,還可以降低對常見過敏源等免疫反應。 1項日本的研究發現,對塵蟎或花粉過敏的人,如果與他們的愛人在關上門的房間裡聽著輕音樂,且自在地接吻30分鐘之後,其過敏反應顯著降低。此外,接吻還可以改善口腔衛生,因為接吻時的唾液可以清潔附著在牙齒上的細菌。
確診病患如何居家照顧? 降低環境汙染風險這個不能少
新冠肺炎在台灣炸裂,每日新確診數都成長百人,負壓隔離病房已逐漸不敷使用,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可能先入住集中檢疫所外,也可能須在家一人一室隔離,等待衛生單位安排,同住家人居家消毒相當重要,所有可能遭受污染物體表面,都必須用稀釋漂排水或酒精清潔,降低病毒在環境殘留風險。
本土疫情燒不停! 雙北醫院釋出處方箋社區藥局可領藥
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王明媛表示,全台領取慢箋人數超過7百萬,最近雙北疫情嚴重,確實有不少患者擔心進出公共場域時,增加染疫風險,而未依時間回診就醫。
本土疫情大爆發1周逼近千人 染疫患者營養照護全攻略
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症狀為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導致身體疲累及食慾降低,陳韻婷說,這個時候更要好好地吃,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才有足夠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
新北市府首創寵物健康生活站 毛小孩也要預防新冠肺炎
狗旅館老闆胡宗良表示,自從「寵物健康生活站」門口擺消毒機,很多民眾特地帶狗貓來店裡消毒,民眾帶寵物出門散步時,有可能把外面的病菌帶回家,動保處提醒酒精、次氯酸水、漂白水、二氧化氯等,都不可以直接噴在寵物身上。寵物健康生活站的消毒機使用溫和廣效性消毒劑,不會傷害犬貓,建議在帶寵物回家前到「寵物健康生活站」逛一下,就可以把健康帶回家。
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仍有風險! 3成患者出現精神疾病
《柳葉刀期刊》(The Lancet)發表的1項分析發現,在美國超過3分之1的COVID-19確診者,在感染後6個月內出現了與COVID-19病毒相關的精神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
本土疫情再升溫! 研究:缺乏運動恐增加新冠重症風險
COVID-19肆虐全球至今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除了已知慢性病、高齡或肥胖,是加重病情惡化的危險因子之外,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表的1項研究表示,缺乏運動可能會增加COVID-19重症的風險,死亡的機率也會升高。
案1129寵物犬無人照顧 新北動保處:哺乳類具感染風險
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於5月2日下午接獲衛生局通報,華航諾富特新冠確診員工(案1129)須住院隔離治療,飼1寵物犬需協助照料,動保處不敢大意,人員著全套防疫裝備前往將犬隻帶回安置,並依防疫程序進行14天隔離。動保處呼籲民眾做好自身防疫,以保障人類和動物安全。
AZ疑雲!腦靜脈竇栓塞是什麼? 醫生提醒:小心頭痛
目前台灣牛津AZ疫苗庫存量約31.6萬劑,雖然在華航機師染新冠事件爆發,稍稍提升施打意願,公費疫苗施打數僅占總量14.2%,即便醫事人員接種意願都不高,原因恐怕就在於發生血栓疑慮,特別是「腦靜脈竇栓塞」,不同腦動脈阻塞,腦靜脈拴塞常見症狀是劇烈頭痛,未即時治療同樣會導致腦部傷害。
「嗅味覺異常」是新冠肺炎? 小心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
「嗅味覺異常」不僅是罹患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之一,其實就算是小感冒也可能影響嗅味覺而導致胃口變差;此外,像是老化、營養不良、口腔內乾燥、慢性鼻炎,慢性病治療等,都可能讓鼻子和舌頭「失能」,必須找出背後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擬放寬泡泡旅遊自主管理條件 3國家取消集中檢疫
台帛泡泡首發團,4月1日出發4日晚間回國,目前正實施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也因回國檢疫措施,後續報名乏人問津,媒體報導今(7)日出團僅12人參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將討論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是否需要;另外,英國、南非、史瓦帝尼入境旅客,恢復一般居家檢疫。
台帛泡泡明首發百人成團! 上午報到機場採檢下午起飛
台灣帛琉旅遊泡泡,明(1)日首發團即將啟程,交通部觀光局預估,下午14時30分起飛,但旅客上午8時30分就要報到,分批次採檢等待結果,全數陰性才能出團,統計共百人出團,將在4月4日返抵台灣;另外,越南與新加坡旅遊泡泡,觀光局鬆口正在洽商,但是否成行要看疫情而定。
台新泡泡可望成行? 莊人祥:新國疫情控制良好可談
帛琉總統惠恕仁昨(28)日抵達台灣,除與我國高層會晤外,同時希望宣傳台帛「旅遊泡泡」,預計4月1日搭乘首班飛機回帛,亞洲首個旅遊泡泡各國注目,新加坡媒體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記者會中,詢問有無考慮「台新泡泡」。
BNT疫苗破局網路引發熱議 AZ疫苗來台網友看法兩極
3月3日上午首批新冠疫苗抵台,為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開發的AZ牛津疫苗。第1階段優先施打對象為醫事人員,然而早在疫苗來台前便陸續有國家傳出AZ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安全性與效能引發民眾疑慮,網友們議論紛紛,不論正反面都各有其說法。
感染新冠肺炎恐損精液品質! 男性生育能力可能受影響
據CNN、《太陽報》(THE SUN)等外電報導,這項發表在《生殖》(Reproduction)期刊上的研究指出,84名原本具有生殖能力的男性在罹患新冠肺炎後,精子細胞的壓力遽增超過100 %。
「秋冬專案」擬常態化實施 邊境管制討論恢復風險評估
陳時中表示,秋冬專案應該會再延續,勸導戴口罩實施下來也沒有很多人被罰,民眾都表現良好,會視疫情狀況,放寬高鐵飲食;至於入境政策大概不會改變,不過有可能恢復區分低風險與中低風險國家的入境規定,但不會用打疫苗當作入境根據,因為打疫苗會有空窗期,會分析當地疫情而定。
新冠疫苗施打擬採用健保卡系統 明年春節出國可期待
明年春節能不能出國旅遊,陳時中說可以很期待!世界衛生組織COVAX即將發配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目前正在準備文件遞送給世界衛生組織,指揮官陳時中也說,未來將用健保卡設計疫苗資訊系統,分族群與廠牌規劃接種,若病毒因疫苗延緩,明年春節出國可以期待。
義大利研究新冠病毒恐讓男性「無精」 可能推論有這些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1年多,許多研究機構都很關心,確診者是否有永久性影響,義大利1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疑似讓男性精蟲數降低,情況嚴重恐「無精」,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為研究樣本不足。
新冠籠罩台灣肺炎死亡率卻下降 交通意外死亡率反上升
這項國際合作研究係由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高志文博士、Mattia Sanna博士、護理學院黃詩鈞博士,以及中國醫藥大學溫啟邦講座教授和澳洲Menzie健康研究院Marita Helfer博士與蔡閔光博士等專家學者攜手合作。
即日起至2月9日止北北桃醫院全面禁止探病! 除3例外
陳時中警告,假使進出醫院未戴口罩,醫療機構主動規勸或了解原因後,提供適當協助下,仍無故不願不配合,醫療機構可報請地方主管機關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6條規定,依同法第70條處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國內運輸將禁止飲食 春節高鐵停售自由座台鐵站票減賣
何淑萍表示,交通部研擬高鐵與台鐵禁止飲食,近日呈報指揮中心,今日已取得認可,但實施時間目前未定,當行政程序完成後,將會立即對外公布,一旦實施,若民眾違規現場會先勸導,若屢勸不聽將可開罰3千至1.5萬元。
校園消毒!各級學校2月22日開學 大學指考延至7月3日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表示,考慮原2月18日開學日,緊接年假結束隔1天,沒有完整清潔消毒的時間,因此比照109年各項防疫措施,2月17日至2月21日將安排全面消毒,校園暫時不對外開放,大專院校如果有人員出入需要,必須有實聯制與體溫測量,等各學校完成環境清消,22日才開放學生上學。
武漢封城滿周年! 陳時中:病毒很頑強只好更有耐心
2020年1月23日中國武漢下令封城,今日正好滿周年,台灣正巧在部立桃園醫院群聚事件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說,去年的今天自己正好就在桃園醫院,遇到2名從武漢回台民眾,就在思考怎麼處理「邊境」,現在對於新冠病毒更瞭解,防疫措施更加完備,但病毒也很頑強,只好更有耐心抗議。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將破億 專家呼籲癮君子戒菸刻不容緩
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部醫師賴志冠指出,這是針對新冠肺炎痊癒患者的最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他們出院之後仍然會受到新冠肺炎的長期影響,有3成的人因罹患新的疾病再度就醫,其中許多是心臟、肝臟或腎臟出問題,也有人罹患糖尿病。
楊志良批確診醫師帶女友趴趴走 陳時中:防疫靠同理心
陳時中說,他與楊志良兩人常互動往來,尤其是健保議題上,防疫是靠大家的同理心,互相關懷合作、體諒關懷是重要價值,大家都犧牲一點做好防疫,但楊如此言論,只會讓疫情更亂,大家應要多關懷。
全球確診逼近9500萬人 變異病毒威脅邊境有必要從嚴
在國外疫情部分,陳秀熙預估,下周全球確診人數逼近9,500萬人,死亡人數則會突破兩百萬。令人擔心的是,非洲疫情嚴峻,感染人數持續上升。日本疫情創新高,大阪、京都、兵庫、愛知、崎阜等地均已宣布緊急事態,還發現有別於英國和南非的新變異病毒。
疫情被迫在家工作悶出病 專家建議可打造專屬工作空間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受COVID-19的限制而在家工作,有將近65%的人發現自己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包括頸部和下背部疼痛,大約74%的人表示他們有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或憂鬱。而這些健康風險在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婦女或是要照顧嬰幼兒的爸媽身上更為嚴重。
研究發現:男性感染新冠病毒 重症機率是女性3倍
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兒科風溼病學家,同時也是研究合著者的Kate Webb表示,他不希望男性因為這些數據而變得軟弱。而這些發現將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提出質疑,包括為什麼男女之間會有這些差異,以及如何在對抗COVID-19的過程中善用這些信息。
感染新冠肺炎不只肺部受害 部分倖存者恐受精神疾病擾
研究作者之一、牛津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Paul Harrison表示,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大約有20%的COVID-19患者,在確診之後90天內回報他們罹患了精神疾病,更進一步發現,65歲以上確診的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沒有感染COVID-19的人更高。
境外染新冠健保可給付? 現行住院每日最高6,042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按健保相關規定,國人在境外接受醫療,可先自付醫療費,回國後再提出單據,向健保署提出核實給付,按照最近一季2020年10月至12月份核退金額上限,門診每次1,053元、急診每次3,160元、住院每日6,042元,前往醫療費用較高國家,可加買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
隔離14天在室內也能運動 穩定心情居家隔離檢疫不孤單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表示,台灣首次提供全球疫情、健身運動、心理健康在當前與未來因應研究,發現疫情大封鎖期間,全球僅有26%民眾可以保持原有運動時間與強度,台灣則有51 %,明顯高於世界平均,很可能與台灣疫情防範成效量好有關,讓穩定身心健康有很好基石。
日再傳3名疑似台灣病例 台帛旅行泡泡可能踩線團先行
日本持續傳出疑似台灣輸出新冠病例!今(1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藉由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對口單位(IHR)接獲通知,由我國出境3位民眾,進入日本時在機場檢測新冠抗原檢測陽性;另一方面,台灣與帛琉外傳可能連結旅遊泡泡,原則上團進團出,但指揮中心強調仍須討論,尚未有任何政策。
流感與新冠夾擊北半球? 張上淳:維持防疫生活可預防
張上淳解釋,由於南半球目前仍在冬季,目前已經許多國家有流感與新冠並存。施打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流感發生機會,讓醫療機構面對發燒患者時,能夠降低區別困難,病患困擾也會比較少;然而就算沒有接種疫苗,藉由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等防疫方式,也能夠降低流感發生機會。
新冠病患痊癒物理治療不可少 「運動菜單」提升免疫力
台大醫院強調,COVID-19感染後的人士,在急性症狀控制好,進入恢復期時,普遍出現體能與活動力衰退的現象。而物理治療師可以說是醫療界的運動專家,本院物理治療師在COVID-19感染恢復期參與防疫團隊,教導病人床邊運動,協助病人可以在較佳體能狀況下出院,重新回到家庭與社會活動。
實名制「Carry mask」口罩 9月4日至11日期限內更換
食藥署企科組組長許朝凱表示,昨日晚間就已將合格口罩,發配置受影響地區郵局,今日將會陸續配送到各藥局,早上可能藥局剛開門,加上郵務運送需要一些時間,大概今日中午之後藥局就能收到合法口罩,讓民眾可以更換。
開學口罩及體溫測量看這裡 1校2人確診全校停課
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宣布,因國內疫情平穩,疫情指揮中心核定學校防疫準則,國教署8月21日已函請各校召開防疫應變,包括校正熱像儀、清潔和消毒等。如有師生確診新冠肺炎,1人確診時全班停課14天,2人確診全校停課14天。
開學在即慌買不到口罩? 指揮中心:8月26日網路登記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開學在即,對於需求較大的幼幼平面及兒童口罩,已請經濟部協調廠商增產,並優先供政府徵用,並已增加每週配送兒童平面口罩至藥局的數量,同時也增加配送幼幼平面、小童立體口罩等至超商的數量。
後疫情時代健康照護數位轉型 遠距醫療將成未來趨勢
台灣第1個健康照護資源共享平台醫聯網,於7日下午2點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後疫情時代—健康照護模式數位轉型研討會」,現場邀請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張睿詒等7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對國人就醫行為轉變、未來數位健康、遠距醫療發展走向等議題。
防疫今起大解封! 但這2件事沒繼續做好恐難保現況
今(7)日,台灣新冠疫情管制措施全面大解封,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中研院合作分析,如果民眾不能習慣戴口罩與社交距離,在未管制邊境條件下,台灣新冠肺炎病患數恐怕如同歐美,急遽上升擊潰醫療承擔能量,導致死亡率大增,指揮中心呼籲內化防疫新生活,才能面對未來新冠衝擊。
後疫情時代提升自我保護力 營養師推薦10大營養素
在全球各國陸續推行解禁措施後,現行最可靠的防護,除了勤洗手與保持社交距離,就是努力讓自己提升免疫力。而在飲食方面,營養師葉怡妙建議民眾,多攝取富含以下10種關鍵營養素的食物,提升免疫力並預防病毒感染。
指揮中心邀江宏傑代言防疫新生活 配戴口罩不可鬆懈
陳時中表示,最近陸續觀察到,部分民眾前往醫院時,防疫習慣可能有點鬆懈,開始沒有戴口罩,但醫院畢竟細菌病毒都比較多,本來就應該維持戴口罩與勤洗手。並且其實把防疫習慣做好,不僅能預防新冠肺炎,很多傳染病都能降低感染風險,目前包含類流感通報與腸病毒等,疫情都大量減少。
台灣6月7日大解封 觀光旅遊防疫措施鬆綁重點整理
6月7日防疫措施大解封,讓民眾最有感的是,搭乘台鐵、高鐵、國道客運大眾運輸時,不再強制戴口罩,也能吃東西。
受疫情影響關在家被悶壞? 靜下心做瑜珈能轉換心境
主要作者是澳洲的南澳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博士生Jacinta Brinsley,他表示這項研究針對6個國家、19項臨床試驗進行評估,重點放在瑜珈是否會對原本就患有心理疾病,如焦慮症、酒精依賴症、精神分裂症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病患帶來改善,最後研究發現,瑜珈有助於緩解他們的精神症狀。
防疫新生活改「實聯制」 個資侵害最少下不得轉他用
指揮中心資訊組組長簡宏偉表示,業者執行「實聯制」不限電子或紙本,重點在能夠聯繫到本人,要求提供資料時要明確告知用途,僅能使用在防疫,可搜查資料的權限僅限衛生防疫主管機關,不可以用於其他目的,並且不論紙本或電子資料,最多只能夠保存28天,時限一到必須刪除,不得繼續保存。
聽到咳嗽就想逃! 「疫情焦慮症」乾洗手洗到手脫皮
施加佐表示,最近門診中有1名病患開口說,自己似乎有了「疫情焦慮症」,每天都在擔心確診人數,外出總擔心別人不戴口罩或咳嗽,頻繁用酒精噴手到脫皮,仍然忍不住一直使用乾洗手,看到醫院的防疫措施就非常緊張,擔心自己與家人得病,加上營運公司暫時停擺,覺得養不起員工,對未來想法非常悲觀。
連假別往人多地方去 「1968」APP提供熱門景點警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強調,人潮警示不是危險區域,不代表當地染病風險,而是當下人潮聚集狀況。如果特定地點顯示紅燈,表示當下人潮較多,現場雖然仍可保持社交距離,但建議大家不要前往。
社交距離還要維持多久? 恐怕等疫苗研發出來才可解除
陳秀熙強調,目前沒有新冠大流行的國家,都採取境外阻絕與減災計畫,但相關措施不可能永久持續;而已經大流行的國家,可能部分群體免疫,但仍然有可能是宿主,這時就必須檢視抗體對新冠病毒效力有多高,康復民眾有沒有可能2次感染,相關研究數據都會影響疫苗研發與產製,到底有沒有機會加強抵抗能力,也待觀察
NOW健康
醫級邦
健康養生
最新消息
話題懶人包
生活保健
視力矯正
口腔植牙
心臟血管
親子育兒
消費生活
老年照護
營養美食
名人健康
Podcast
寵物健康
好讀精選
健康新知
醫美減重
美容整形
彩妝保養
護髮生髮植髮
體重管理
養生抗老
運動健身
精神健康
心靈成長
生技線上
玻尿酸知識+
兩性關係
男人幫
女人幫
婦科診療室
更年障礙
嬰兒母親
不孕症
愛愛這檔事
愛滋病防治
醫藥衛生
常見疾病
中醫養生
罕見疾病
藥品安全
保健專欄
全民健保
動畫影輯
慢性疾病
醫院情報
生醫產業
名家開講
NOW人物
智慧醫療
醫藥話題
癌症新知
腸癌
肺癌
肝癌
乳癌
口腔癌
攝護腺癌
胃癌
卵巢.子宮
其他癌症
標靶治療
抗癌密碼
癌症治療
癌症百科
抗癌鬥士
健康專題
影音新聞
最新活動
名醫館
整形達人
耳鼻喉科達人
婦產科達人
中醫達人
眼科達人
皮膚科達人
皓齒達人
精神科達人
醫美達人
醫藥專業達人
心靈療癒達人
寵物達人
主題館
玻尿酸專區
醫美保養專區
內外科健康專區
強骨本顧筋骨專區
曲線窈窕專區
癌症關懷專區
視力保健專區
口腔護理專區
婦幼關懷專區
保健樂活專區
診所行銷專區
品牌館
運動健身
美容保養
健康產業
熱門影音
商品情報
一般內科
中醫
婦產科
心血管科
骨科
寵物科
整形外科
性功能
中醫
耳鼻喉科
眼科
牙科
案例精選
一般內科
中醫
婦產科
心血管科
骨科
寵物科
整形外科
性功能
中醫
耳鼻喉科
眼科
牙科
醫級邦
最新文章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