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急性腎衰竭,必須洗腎!」許多患者及家屬一聽到洗腎2字,就心急如焚,擔心這一洗,就得終生洗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急性腎衰竭患者如能早期找出病因,迅速處置,很高機會可以恢復腎功能,無須繼續洗腎。
76歲蔡伯伯因脊椎感染造成膿瘍,食慾不振,後因敗血性休克被送往急診,檢驗報告顯示,血中氧氣不足、血壓下降,且尿不出來,抽血檢查報告顯示,血液中尿素氮、肌酐酸飆高,研判為急性腎衰竭。
林軒任表示,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原因可分為「腎前性、腎性」、「腎後性」等2大類。腎前性包括敗血症造成的低血壓、腹瀉,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脫水、心臟衰竭等;腎性包含腎毒性藥物、腎絲球腎炎等;腎後性大多由於泌尿道阻塞引起,例如急性尿滯留、結石、腫瘤造成阻塞,或攝護腺肥大等原因。
蔡伯伯屬於腎前性的急性腎衰竭,因為脊椎旁膿瘍感染造成敗血性休克,到院時收縮壓僅90毫米汞柱、尿素氮70、肌酐酸9.97,且血中動脈氣體分析7.07,研判為敗血症引起急性腎衰竭,合併代謝性酸中毒,病況危急。
為此,急診醫師緊急會診腹膜透析室專科醫師,立即施以腹膜透析,林軒任解釋,透過床邊腹膜透析植管方式,只需局部麻醉,就能快速置放腹膜透析導管,若患者需要長期透析,日後不必再置放導管,如果腎臟功能回復正常,不用洗腎,也可直接拔除。
以蔡伯伯為例,因敗血症引起急性腎衰竭,施以緊急腹膜透析,在不影響患者血壓的情況下,清除體內毒素,避免其他器官持續惡化。在治療後4天後脫離洗腎,1周後成功拔除腹膜透析導管。
林軒任表示,發生急性腎衰竭時,應該把握治療黃金期,立即就醫,在醫師評估下,決定是否需要洗腎,以及洗腎方式,千萬病急亂投醫,聽信偏方,而延誤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法藍瓷邁入20周年 創辦人陳立恆轉攻生技從「瓷」出發
▸自體脂肪填補臉凹、豐胸 血小板生長因子添脂肪存活率
延伸閱讀
-
快篩實名制第2輪下週啟動 莫納皮拉韋「這2類人」優先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6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新增61,697例本土病例,同時今日最大的消息應當是輝瑞兒童疫苗抵台。另外有大約3.5萬人份的莫納皮拉韋抵台,由於其藥物交互作用少,因此洗腎者以及長照機構住民優先使用;有需要者也可申請使用。 -
輕重症分流微調醫院僅收這4類病人 居家照護規定修正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95有鑑於新北市輕症居家照護上路,維護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為強化輕重症分流,確定病例可即時獲得醫療照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醫院將僅收治中重症以上病患,血液透析(洗腎)、孕婦與高齡的確診者。而居家照護與進入防疫旅館的條件也略有修正。 -
近3萬洗腎病患未接種疫苗 重症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0倍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02國內疫情攀升,洗腎者因多數是高齡者,有慢性病,接種疫苗的狀況受到關注。指揮中心今(13)日邀請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針對需要洗腎的人該如何接種疫苗,以及醫療院所該如何因應,提出詳細說明。 -
「輕症居家照護」指引:同住4人以內 這幾種人不適用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72近期本土疫情嚴重,為了維護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表示,為繼續執行「重症清零,輕症有效控管」策略,訂定「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草案。 -
奇美研發「磷鉀控制」機能西點布丁 洗腎病人能安心吃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52一般麵包和西點的製作都會運用奶油和牛奶,這也是此類食品磷的主要來源。因此,奇美醫學中心與奇美食品公司共同合作研發之「磷鉀控制」機能西點(已上市)利用大豆鮮奶油取代了奶油,以豆漿取代牛奶來降低磷的含量,把磷的來源從動物磷改為植物磷,以降低磷在體內的吸收。另外,在製作過程中透過過水讓菠菜和南瓜這兩個食材的含鉀量降低。